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二節(jié)細胞和組織的損傷(一)變性和物質異常沉積1概念變性是指新陳代謝障礙時,細胞內或細胞間質內出現一些異常物質或正常物質數量顯著增多。變性的組織細胞功能下降,但通常為可復性,嚴重者可發(fā)展為壞死。2類型1)細胞水腫:即細胞內水鈉積聚過多,引起細胞體積腫大,胞漿疏松、透明、淡染。常見于心、肝、腎等臟器的實質細胞。病理上,輕度的細胞水腫,胞漿內出現許多細小的伊紅染顆粒,此乃水腫時腫大的線粒體和擴張的內質網。進一步發(fā)展,線粒體和內質網高度擴張,
2、囊泡變。此時鏡下表現為胞漿透明、空泡狀,故又有空泡變性或水樣變性之稱。嚴重者細胞腫大如圓球狀,稱為氣球樣變。2)脂肪變性:除脂肪細胞外,其他細胞胞漿內出現脂滴或脂滴明顯增多稱為脂肪變性,簡稱脂變。脂變常發(fā)生于心、肝、腎等代謝旺盛或耗氧較多的器官。病理上,HE染色的切片,光鏡下細胞中的脂滴呈空泡狀。在冰凍切片蘇丹Ⅲ染色時脂滴染成橘紅色,鋨酸染色時呈黑色。電鏡下脂滴形成于內質網中,有界膜包繞的圓形均質小體,其電子密度較高,稱為脂質小體。(1
3、)肝脂肪變性:輕度脂變肝臟無明顯改變,脂變廣泛時肝臟均勻性腫大,包膜緊張,邊緣鈍,色淡黃,切面有油膩感。光鏡下,HE染色的切片,早期脂變表現為核周圍出現小空泡,以后漸增大,散布于胞漿中,嚴重時融合成一個大空泡,將核推擠到包膜下,狀似脂肪細胞。脂變在肝小葉內的分布與病因有一定的關系,在慢性肝淤血時,脂變首先發(fā)生于小葉中央區(qū),長期淤血,小葉中央區(qū)肝細胞大多萎縮、消失,小葉周邊區(qū)也發(fā)生脂變;磷中毒時,脂變主要發(fā)生在小葉周邊區(qū)。(2)心肌脂肪變
4、性:多見于貧血。在嚴重貧血時,可見心內膜下,尤其是左心室乳頭肌處出現紅黃相間的條紋,如虎皮斑紋,稱為“虎斑心”。嚴重感染、白喉外毒素以及一些毒物(如磷、砷、氯仿等)可引起心肌彌漫性脂變。(3)腎脂肪變性:貧血、缺氧、中毒和一些腎臟疾病時,腎近曲小管上皮細胞吸收漏出的脂蛋白,在細胞內分解成脂滴。脂肪變性發(fā)生機制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認為與感染、中毒、缺氧等因素干擾或破壞細胞的脂肪代謝有關,如:①脂蛋白合成障礙;②脂肪酸氧化障礙;③進入肝細胞脂
5、肪酸過多等。3玻璃樣變性玻璃樣變性又稱透明變性,指細胞外間質或細胞漿內出現伊紅染、均質半透明、無結構的玻璃樣物質。常見的玻璃樣變性有三類:(1)結締組織玻璃樣變性:病變處灰白色,半透明,質地致密而堅韌。光鏡下見膠原纖維增粗并互相融合成索帶狀或片狀的半透明均質物,纖維細胞明顯減少。(2)血管壁玻璃樣變性:常發(fā)生于高血壓病時的腎、腦、脾及視網膜的細動脈。病變血管壁增厚、變硬,管腔狹窄甚至閉塞,此即細動脈硬化癥,可引起腎、腦缺血。(3)細胞內
6、玻璃樣變性:指細胞漿內出現大小不等、圓形、均質的紅染小滴。如腎小球腎炎伴有明顯蛋白尿時,腎近曲小管上皮細胞胞漿內的玻璃樣小滴;慢性酒精中毒時,肝細胞胞漿內出現的玻璃樣小滴。一般來說,除某些細胞內玻璃樣變性外,其他玻璃樣變性較難恢復。4粘液樣變性組織問質內出現類粘液的積聚稱為粘液樣變性。輕度的粘液樣變性在病因消除后可逐漸消退,但如長期存在,則可引起纖維組織增生,導致組織硬化。5病理性色素沉積在病理情況下,某些色素在體內會過量沉積。常見的病
7、理性色素沉積有:①含鐵血黃素;②膽紅素;③脂褐素;④黑色素。6病理性鈣化(1)概念:在病理情況下,骨和牙以外的組織內有固體鈣鹽的沉積。(2)病變:少量鈣鹽沉積難以辨認,僅在刀切組織時有砂粒感,量多時表現為白色石灰樣顆?;驁F塊,質地堅硬。HE染色切片,光鏡下鈣鹽呈蘭色顆粒狀。(3)類型①營養(yǎng)不良性鈣化:指鈣鹽沉積于變性、壞死的組織中或異物內,如結核壞死灶、脂肪壞死灶、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變性壞死區(qū),血栓、寄生蟲體和蟲卵內的鈣鹽沉積。患者無全
8、身鈣、磷代謝障礙,血鈣不高。此型較常見。②轉移性鈣化;較少見,是指由于全身鈣、磷代謝障礙,血鈣和(或)血磷升高,鈣鹽沉積于未受損的組織中。(二)細胞死亡細胞死亡方式有兩種:①壞死;②凋亡。1壞死壞死是細胞受到嚴重損傷時的病理性死亡過程,細胞常表現為腫脹。1)基本病變:主要表現為:(1)細胞核的改變:①核濃縮;②核碎裂;③核溶解。(2)細胞漿的改變:胞漿紅染,壞死后期細胞漿崩解。(3)間質的改變:發(fā)生較晚,表現為基質崩解,膠原纖維腫脹、斷
9、裂,繼而崩解、液化。最后,壞死的實質細胞和間質融合成一片無結構的顆粒狀、紅染物質,其內有時可見少量淡染的細胞核碎片。上述壞死的病變,主要是細胞內溶酶體破裂釋放出大量水解酶引起的自溶改變,與機體死亡后的自溶機制相同,但不同的是壞死發(fā)生在活體內,壞死組織周圍有充血、出血、炎癥反應等病變。2)病理類型(1)凝固性壞死:組織壞死后,蛋白質凝固,變?yōu)榛野咨?、較干燥、堅實的凝固體,稱為凝固性壞死。這種壞死多由缺血引起,常在心、腎、脾等器官的缺血性壞
10、死時出現。光鏡下早期壞死灶細胞結構消失,但細胞形態(tài)和組織的結構輪廓仍可保留一段時間。(2)干酪樣壞死:常見于結核病,是凝固性壞死的特殊類型。壞死區(qū)顏色淡黃,質地松軟,狀似干酪。光鏡下壞死組織分解比較徹底,原有組織輪廓消失,呈現為一片紅染、無定形的顆粒狀物質。(3)液化性壞死:組織壞死后分解、液化而呈液體狀,有時還形成含有液體的腔。如腦組織,壞死后分解成半流體狀物質,又稱為腦軟化。(4)脂肪壞死:為液化性壞死的一種特殊類型,又可分為酶解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