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新中國成立后關于唯心主義哲學討論文獻綜述</p><p> 摘 要:唯心主義(idealism)作為哲學上的兩大基本派別之一,它是與唯物主義對立的理論體系。以1955-1980年在“哲學研究”期刊上發(fā)表的論文進行篩選,其中有88篇是關于唯心主義哲學研究主題的,本文引用了46篇。對這46篇論文進行了分類,一類是有關唯心主義哲學開展的討論會的文章,一類是以新中國成立后對唯心主義哲學批判的文章,
2、希望從一側面反映那時唯心主義研究的成就和趨勢。 </p><p> 關鍵詞:哲學研究;唯心主義哲學;批判;評價 </p><p> 中圖分類號:B0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06-0042-02 </p><p> 一、歷史上唯心主義哲學討論會簡介 </p><p> 1955年至1980年間,在各地
3、開過無數(shù)次哲學討論會。本文僅以“哲學研究”期刊上發(fā)表了討論會相關內(nèi)容的論文為主,介紹以下9次會議。1957年共開了三次討論會分別是:“中國哲學史座談會”、“中國哲學史工作會議”、安徽黃山“正確評價歷史上唯心主義哲學討論會”;1962年“上海哲學學會討論會”;1963年廣東史學界對哲學史的討論;1978年“蕪湖會議”;1979年山西省太原市舉行了中國哲學史討論會和全國現(xiàn)代外國哲學討論會;1980年安徽太平舉行了堅持馬克思正確評價歷史上唯心
4、主義哲學討論會。 </p><p> 1957年,黨中央提出繁榮學術文化發(fā)展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為貫徹“雙百方針”,北京大學哲學系于1957年1月召開了“中國哲學史座談會”。參加這次座談會的有著名哲學家、哲學教學和研究工作者100余人,集中討論了中國哲學史研究的對象和范圍、如何評價唯心主義、中國哲學遺產(chǎn)的繼承等問題,提出要“正確評價唯心主義”,認為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既有相互斗爭的一面,也有相互依存、相
5、互轉(zhuǎn)化的一面,唯心主義在歷史上固然有其反動作用,但有時也有的唯心主義者在政治上則是進步的,唯心主義也有合理的因素。 </p><p> 1957年5月10日至14日在北京大學舉行的“中國哲學史工作會議”,是本年元月簡舉行的“中國哲學史座談會”的繼續(xù)。這次會議是由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北京大學中國哲學史教研室及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史研究室會一同召開的。參加的人除北京的中國哲學史專家與中國哲學史教學及研究工作人員外,還
6、有從上海、廣州、東北等地的專家[1]。 </p><p> 1957年,由《中國哲學》編輯部、《外國哲學》編輯部、安徽省哲學學會和安徽勞動大學政治系聯(lián)合發(fā)起,10月15日至22日,在黃山舉行了堅持馬克思主義,正確評價歷史上唯心主義哲學討論會。與會者就歷史上唯心主義哲學的評價標準、方法、意義及其有無積極作用等問題進行了討論。 </p><p> 上海哲學學會1962年年會在4月14日至2
7、8日舉行,其中就孔子哲學思想評價問題和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標準問題進行了討論。 </p><p> 1963年廣東史學界對哲學史的討論。哲學史方法論的討論,其中的基本問題,實際上是一般的哲學原理問題,它涉及對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一系列原理的理解,促進了哲學史的發(fā)展。 </p><p> 1978年召開的“蕪湖會議”在當代中國外國哲學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笆徍h”的意義
8、在于:破除了日丹諾夫的哲學“定義”,把哲學從“兩個對立”的形而上學教條中解放出來,使哲學擺脫了意識形態(tài)的桎梏。還對西方哲學研究的性質(zhì)、對象、方法等基本問題進行討論,認為不能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當成僵死的教條,應該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和發(fā)展看作是人類認識史上的一個過程,客觀地評價了唯心主義哲學的地位和作用。 </p><p> 1979年10月10-17號在山西省太
9、原市舉行了中國哲學史討論會。與會人員根據(jù)百家爭鳴的方針,解放思想,暢所欲言,對哲學史方法論的問題,討論了中國哲學史的對象、特點和范圍問題;哲學遺產(chǎn)的批判繼承問題;哲學史研究與政治的關系問題等[2]。其中,就哲學史的對象、特點和范圍問題,一些同志認為把哲學史概括為科學的唯物主義世界觀及其規(guī)律的發(fā)生和發(fā)展的歷史,是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斗爭的歷史,有片面性,忽視了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之間具有同一性,忽視了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矛盾發(fā)展史;否定了唯心主
10、義在歷史上的作用和地位等。 </p><p> 全國現(xiàn)代外國哲學討論會1979年11月17日至24日在山西省太原市舉行。這是新中國成立30年來討論現(xiàn)代外國哲學的第一次全國性的會議。 </p><p> 1980年10月,在安徽太平舉行了堅持馬克思正確評價歷史上唯心主義哲學討論會。這次討論會提出了一系列問題。比如:唯心主義并不是不結果實的花。無論是唯物論還是唯心論,對于人類的發(fā)展,具有同
11、等的功勞和意義。二者相互補充。關于唯心主義與辯證法的關系問題不再是敵對、屈辱、束縛、限制、矛盾。 </p><p> 二、新中國成立后對唯心主義哲學的批判 </p><p>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對資產(chǎn)階級思想進行了全面批判,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p><p> ?。ㄒ唬m實用主義的批判 </p><p> 胡適是實用主義在中國的
12、主要傳播者。他的實用主義思想及其研究方法,對學術界頗有影響。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初,中國哲學界就注意到對實用主義哲學思想的批判。首都文化學術界針對胡適的資產(chǎn)階級學術思想進行了系統(tǒng)深入的批判。12月29日,首都文化學術界召開了“胡適哲學思想批判”的第一次討論會?!杜泻m的實用主義》[3]一文集中批判了胡適的哲學思想。上海等市也相繼召開了“胡適哲學思想批判”的討論會。首先,集中揭露他宣揚的“實驗主義”即實用主義哲學的主觀唯心主義實質(zhì)。其次
13、,深入揭露他的主觀唯心主義的真理觀和方法論,批判他的唯心主義的歷史觀,對他的哲學史研究也進行了批判?!墩軐W研究》刊登了《實用主義―反科學的主觀主義論的方法論》[4]、《從對待哲學遺產(chǎn)的觀點方法和立場批判胡適怎樣涂抹和污蔑中國哲學史》[5]、《胡適派哲學思想反動實質(zhì)的批判―關于“真理論”和“實在論”的批判》[6]。為了肅清胡適派的方法論,徹底地批判他的世界觀。金岳霖在《批判實用主義者杜威的世界觀》一文中,對胡適所學習的杜威的世界觀進行了激
14、烈的批判,認為杜威的世界觀是主觀唯心的,庸俗進化論的,認識論上反理性論,行動上盲目主義等,與馬克思</p><p> ?。ǘα菏槲幕軐W的批判 </p><p> 早在五四運動時期,梁漱溟先生繼承他父親對滿清王朝“殉節(jié)”的精神,打起“保衛(wèi)東方文化”的旗幟在思想戰(zhàn)線上登上了反革命的舞臺。朱伯?批判了梁漱溟先生的文化觀,提出梁漱溟的反動的文化觀的唯心主義基礎,封建復古主義和帝國主義奴化
15、思想相結合的“東西文化”發(fā)展觀和“文化自救運動”的反革命實質(zhì)。金岳霖在《批判梁漱溟的直覺主義》一文中批判了梁漱溟直覺主義認識論。艾思奇認為胡適和梁漱溟表面是相互對立互相批評的,其實是互相呼應、互相配合的,都是為帝國主義的侵略服務的。在哲學上,都是用主觀唯心主義來反對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p><p> ?。ㄈL文藝思想的批判 </p><p> 在批判胡適思想的同時,全
16、國范圍內(nèi)最近又展開了對胡風反動文藝觀點的全面批判。如果說,胡適是明目張膽地反對馬克思主義宣揚資產(chǎn)階級反動思想,那么,胡風卻是在馬克思主義詞句下販賣資產(chǎn)階級唯心主義的私貨。它在文藝界長久地散發(fā)著不良的影響。它反對作家深入工農(nóng)兵革命事業(yè)的斗爭生活和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以改造自己,使自己獲得工人階級世界觀。徹底全面地批判這種反馬克思主義的唯心主義文藝思想,對進一步發(fā)展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文學有著巨大的意義。 </p><p&
17、gt; 張磊在《批判胡風反動的資產(chǎn)階級主觀唯心主義的認識論》指出,胡風主義反革命集團是中國人民和中國革命窮兇極惡的敵人,胡風整個文藝理論活動是完全服務于他們的反動政治陰謀的,同時還是他們“爭取人”“聯(lián)絡人”、拐騙青年、欺瞞群眾的一種毒辣陰險的手段。哲學研究編輯委員會進一步指出胡風反革命集團是以反黨、反人民、反社會主義為目的,胡風反革命集團是“五四運動”以來無產(chǎn)階級所領導的新文化運動的一股頑強的逆流。 </p><p
18、><b> 三、總結 </b></p><p> 歷史上開展了多次關于唯心主義哲學的討論會,從美學、社會學、政治學、哲學、邏輯學、數(shù)學等各個方面,每次都有不同的看法和收獲,爭論越多說明成果越多,對唯心主義哲學討論會的正確評價也發(fā)表了不計其數(shù)的文章。但對唯心主義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現(xiàn)象的描述上,唯心主義的研究,大多是對某個人的思想體系做分析,很少宏觀上把握且對國外先進的唯心主義或者唯心
19、主義的新動態(tài)缺乏介紹和研究。國外的哲學同樣是我國哲學體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閉門造車,必然會導致哲學思想的衰落。 </p><p><b> 參考文獻: </b></p><p> [1]編輯部.關于“中國哲學史工作會議”中討論的一些問題[J].哲學研究,1957,(1). </p><p> [2]孫叔平.關于中國哲學史研究工作的幾點
20、意見[J].哲學研究,1980,(11). </p><p> [3]艾思奇.批判胡適的實用主義[J].哲學研究,1980,(5). </p><p> [4]艾思奇.實用主義――反科學的主觀主義論的方法論[J].哲學研究,1964,(2). </p><p> [5]侯外廬.從對待哲學遺產(chǎn)的觀點方法和立場批判胡適怎樣涂抹和污蔑中國哲學史[J].哲學研究,1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案例從“邏輯先在性”看哲學唯心主義
- 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代表人物
-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 2.2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 淺談張保民“唯心主義”劇作法
- 2.2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1
-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學案
- 8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根本分歧
- 8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根本分歧
- 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根本分歧學案
- 論黑格爾的唯心主義辯證法
- 新中國成立后張聞天社會主義經(jīng)濟思想研究.pdf
- 論黑格爾的唯心主義辯證法.pdf
- 諾瓦利斯的魔化唯心主義詩學觀
- 馬克思主義哲學性格論文
- 【馬克思主義哲學論文】淺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 諾瓦利斯的魔化唯心主義詩學觀_36681.pdf
- 關于舉辦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
-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根本分歧-網(wǎng)上課堂列表-網(wǎng)上課
- [學習]分析哲學與實用主義哲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