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在動手實踐中提升 在小組合作中成長</p><p> 摘要:文章圍繞陶行知“教學做”合一思想和化學新課程要求,著重從激發(fā)學生“學”化學、培養(yǎng)學生“思”化學、訓練學生“做”化學、提升學生“用”化學四個方面入手,強調“教學做”是一件事的三個方面,而不是三件事,變原來以老師講為主的“講堂”轉變?yōu)閷W生自主探究、驗證為主的“學堂”。 </p><p> 關鍵詞:教學做合一;
2、動手;實踐;合作 </p><p> 文章編號:1008-0546(2013)03-021-02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p><p>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03.008 </p><p>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的方法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根據做的方法。事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就怎樣教。教與學
3、都以做為中心?!边@就是“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思想。在陶行知看來,教學做是一件事的三個方面,而不是三件事,三個方面緊密相聯(lián),彼此糅合,難以截然分開。 </p><p>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 實驗)》的課程的基本理念也指出課堂教學應:“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將要經歷的社會生活實際出發(fā),幫助學生認識化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關注人類面臨的與化學相關的社會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參與意識和決策能力。” 新課程所提倡
4、的觀點與陶行知的“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是一致的。 </p><p> 那么,教師在化學教學中如何落實“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培養(yǎng)學生達到育人目的?本人認為教學要“適應現代生活和未來發(fā)展的需要”,通過設置問題情境、小組合作學習、化學訓練生活化、課堂延伸至社會大課堂來達到此目的。下面,結合本人平時的化學教學實踐談幾點做法和體會。 </p><p> 一、精心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學”
5、化學 </p><p> 有一則事例,陶行知在上海大廈大學演講時曾舉例魯濱孫漂流到荒島上去,口渴了,白天他走到溪邊用手去捧水喝,到黑夜里就沒有辦法。他偶爾在灶的旁邊,看見經火燒過的泥土,硬得如石子一樣。他想到軟的土經火燒了,就成堅固且硬的東西,于是他把土做成三個瓶子,放入火中去燒,燒碎了一個,其余的兩個可以滿滿的盛著水。于是他口渴的問題完全解決了。 </p><p> 據此我設計了如下
6、的活動案例:混合物的分離與提純――蒸餾。 </p><p> 情景再現:魯濱孫在航海中遇船翻漂流到一座荒蕪人煙的小島上,請同學們幫助他設計一個實驗以獲取純凈的飲用水來維持生命,度過難關。 </p><p> 討論交流:活動小組討論、交流提出猜想,進行實驗探究。 </p><p> 實驗器材:一杯鹽水、酒精燈、燒杯、表面皿、三腳架、石棉網、硝酸銀、稀硝酸。 &l
7、t;/p><p> 實驗方案:取適量鹽水于燒杯中,墊上石棉網,點燃酒精燈給燒杯加熱,將表面皿倒扣在燒杯上,加熱一段時間后,表面皿上出現大量水滴。檢驗知不含氯離子。 </p><p> 實驗結論:加熱后,水蒸發(fā)得到蒸餾水。 </p><p> 教師結合實驗探究給出蒸餾的概念,介紹蒸餾的裝置。 </p><p> 通過一定的情景再現和動手動腦
8、進行的實驗探究,激發(fā)出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并及時鼓勵學生回家利用家中廚房中的資源,也來做一次水的提純實驗。由生活需要帶來對生活的思考,由具體實驗操作來驗證思考的價值,這就是“真學”的過程。老師要改變教育觀念,應主動地和學生去溝通,去了解他們的需要和想法;要善于把現實生活作為活教材幫助學生感悟化學處處存在,構建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做中學好化學,這有助于提高他們對生活的認識,也有助于他們對美好未來的向往。 </p>
9、<p> 二、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培養(yǎng)學生“思”化學 </p><p>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加學生自主活動的時間,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積極思考,并在課堂上充分展示,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教師要適時地組織學生參與討論,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提高思維的品質。 </p><p> 活動案例:正確使用藥物 </p>
10、<p> 某同學今天早上起床后發(fā)現胃疼,經醫(yī)生檢查診斷,此同學胃酸分泌過多,導致消化不良并胃痛,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嘗試解決它? </p><p> 學生提出了如下問題: </p><p> 問題1:胃酸的成分是什么? </p><p> 問題2:如何緩解胃疼? </p><p> 問題3:可以采用哪些藥品來中和胃酸? &l
11、t;/p><p> 通過小組合作,他們得到了如下一些認識: </p><p> 學生:胃酸的成分為鹽酸,只要將鹽酸反應了就可以緩解胃疼,可以用堿來中和。除了堿以外還可以采用能中和鹽酸的其他化學物質來中和,例如碳酸鈉、碳酸氫鈉都呈堿性。 </p><p> 教師要求學生根據提供的藥品和儀器,小組合作并完成實驗: </p><p> 藥品和儀
12、器:鹽酸、碳酸鈉、碳酸氫鈉、碳酸鈣、氫氧化鎂、pH試紙、試管、膠頭滴管。 </p><p> 得出結論:抗酸藥的種類很多,通常含有一種或幾種能中和鹽酸的化學物質,碳酸氫鈉、碳酸鈣、氫氧化鎂等。 </p><p> 由此可見,“生活即教育”。教育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教育只有滿足了生活的需要,才有實際意義。教師將學生生活的環(huán)境、處理的事情搬到課堂中,讓他們在小組中積極合作,在做中學、
13、在思中做,探求真知,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化學的實用性,并將所學知識恰到好處地使用到生活中,優(yōu)化自己的生活方式。 </p><p> 三、積極參與科學探究,訓練學生“做”化學 </p><p> 課堂訓練是學習化學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我設計了一些具有“生活”氣息的化學訓練題,讓學生在思考后,通過小組合作進一步體會,提高思維的能力。比如對于文物保護,
14、若操作不當,將對文物產生破壞。因此設計了如下試題: </p><p> 普通紙張的成分是纖維素,在早期的紙張生產中,常采用紙表面涂敷明礬的工藝,以填補其表面的微孔,防止墨跡擴散,請回答下列問題: </p><p> ?。?)人們發(fā)現紙張會發(fā)生酸性腐蝕而變脆、破損,嚴重威脅紙質文物的保存。經分析檢驗,發(fā)現酸性腐蝕主要與造紙中涂敷明礬的工藝有關,其中的化學原理是_______________
15、___。為防止紙張的酸性腐蝕,可在紙漿中加入碳酸鈣等添加劑,該工藝原理的化學(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 。 (2)為了保護這些紙質文物,有人建議采取下列措施: </p><p> ①噴灑堿性溶液,如稀氫氧化鈉溶液或氨水等,這樣操作產生的主要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_。 </p><p> ?、趪姙n(C2H5)2。Zn(C2H5)2可以與
16、水反應生成氧化鋅和乙烷。用化學(離子)方程式表示該方法生成氧化鋅及防止酸性腐蝕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 </p><p> 這組題充滿了實用價值,設計到位,將紙質文物成分推測、反應原理與文物保護問題緊密結合。毫無疑問,這些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訓練題是鮮活的,學生感受的不再是枯燥的、深奧的化學原理,學生樂于主動去訓練,并在愉快的心境中體驗成功,學會學習。 </p><p>
17、; 四、走進社會動手實踐,提升學生“用”化學 </p><p> 除了在學校里的課堂上學習化學,本人還將課堂進行了延伸,把教學地點轉移到社區(qū)、農村、工廠,帶領學生參與社會實踐。讓學生們在具體的“做”中獲取知識,學的法子依據做的法子,突破傳統(tǒng)的思維定勢和狹隘眼界,多視角、全方位地看問題,提升學生的開放性思維。 </p><p> 案例:愛護環(huán)境,你我有責 </p><
18、;p> 活動準備:每人一個垃圾袋、手套、火鉗。 </p><p> 活動實施:每10人一個小組,由活動小組長確定各組的分工。 </p><p> (1)上網收集資料或圖書館查詢大氣質量問題; </p><p> ?。?)取學校附近的水資源檢測污染情況; </p><p> ?。?)對學校的垃圾筒中垃圾分類回收廢舊電池、易拉罐、塑料
19、制品。 </p><p> 資料整理:保護生存環(huán)境,對于改善大氣質量、污水處理、垃圾資源化給出合理的解決方案。 </p><p> 實踐結論: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正被人類的生活所打擾,已經遭受到嚴重的傷害,我們應從源頭上消除污染,還地球一片藍天。 </p><p> 回校后組織學生撰寫活動報告。 </p><p> 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每個
20、活動小組針對分工要求,積極投入到調查中。通過活動調查學生的視野拓寬了,社會責任感增強了,并能深刻認識到化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道理。同時,通過上網收集資料和去圖書館查詢資料,學生們能學會對信息的處理,進一步認識圖書館和網絡的功能,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體驗化學的實用價值。 </p><p> 通過對“教學做合一”教學思想的實踐,課堂、學生、教師都“活”了起來,師生雙方在生機勃勃、豐富多彩的化學世界里盡情地
21、吸納知識的“營養(yǎng)”。改進后的化學課堂,老師講的少而精,留給學生更多的是自主學習的時間。老師把知識講清,把難點講明,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盡情發(fā)揮,完成目標到位。 </p><p>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作為一名教師,我將不斷學習陶行知的教育教學思想,并將其思想用于指導今后的教學實踐。在動手實踐中提升,在小組合作中成長,讓我們懷著一顆熱愛化學的心,帶領著學生去化學世界“旅行”,讓朵朵“陶”花在學生的心田綻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在操作實踐中提升學生的數感
- 在實踐中探索,在總結中提高
- [教育]在交流中探索在合作中提升
- 在小組合作教學中
- 在實踐中反思 在反思中成長
- 在比較中學習 在實踐中成長
- 在動手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物理實驗能力
- 小組合作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探索實踐
- 在實踐中學習,在反思中提高
- 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
- 焦點討論法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實踐研究
- 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實踐
- 在探索中成長 在實踐中進步2
- 論文: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歷練成長
- 在教育實踐中提升管理水平
- 在學習和實踐中提升總務管理
-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如何培養(yǎng)小組長
- 在學習中成才、在實踐中錘煉、在思考中成長
-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 在實踐中提升空調系統(tǒng)的“品質”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