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問”后的課堂更精彩</p><p> 摘 要: 寫教學反思對一位教師的成長來講,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能做到“吾日三省吾課”,不斷地在反思中探索教育規(guī)律,總結經驗,優(yōu)化教學,就會在課堂上,邂逅一個個“不期而遇”精彩。文章以《最后的姿勢》的教學為例,談談如何做到“吾日三省吾課”。 </p><p> 關鍵詞: 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最后的姿勢》 </p&g
2、t;<p> 一、一上《最后的姿勢》,反思教學中的得失 </p><p> (一)導入新課。在學生齊讀課題《最后的姿勢》后提問: </p><p> 1.“最后的姿勢指什么?” </p><p> 生: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勢。 </p><p> 師:他指誰?是一位什么樣的老師? </p>
3、;<p> 生:他是一位有責任心和愛心的好教師,他的名字叫(?搖?搖)。 </p><p> ?。◣熛鄼C板書:愛與責任) </p><p> 2.指導朗讀并相機滲透習作方法――細節(jié)描寫。 </p><p> 師:13日22點十二分,當人們搬走壓在譚老師身上的最后一塊水泥板時,在場的人都震撼了。到底有哪些人呢?請同學們讀8―10節(jié)。 </p&
4、gt;<p> 師:讀這些句子應抓住哪些詞?假如你就是救援人員、獲救學生、老師你會怎么說?相機滲透習作方法――側面描寫。 </p><p> 師:譚老師平時在孩子眼中是啥樣的?并相機介紹譚老師。 </p><p> 師:表演(師生再現當時情景)。 </p><p> 師:齊讀最后一節(jié)理解:“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p><
5、;p> 師:最后再次讀題、換題。 </p><p> ?。ㄗ詥枺簭恼?jié)課看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課堂較活躍。教學很有層次性,注重讀悟結合,能夠充分利用文本的空白啟發(fā)學生遐想、利用文本讓學生親自表演即再現當時地震時譚老師救學生的情景及資料的補充介紹,這樣學生對譚老師理解就更深入、更透徹了。但是教學中忽略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課后兩個思考題,即沒有有機地滲透在教學中,沒有很好地突破教學重難點,以致學生對“張
6、開雙臂,護住學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勢?!辈荒芎芎玫乩斫?。另外,開始的板書也沒有發(fā)揮作用。這不能不說是一次教學上的遺憾。) </p><p> 二、二上《最后的姿勢》,完善教學設計 </p><p> 師:瀏覽課文,找描寫最后姿勢的句子。 </p><p> 1.要求:課文中幾次寫到了譚老師最后的姿勢呢?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用筆把相?P句子劃出來。 <
7、;/p><p><b> 2.交流。 </b></p><p> 師:第一次(最后的姿勢): </p><p> 1.出示:譚老師立即將他們拉到課桌底下,雙手撐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四個學生。 </p><p> 請同學們仔細讀一讀,這句話中抓住了譚老師的哪幾個動作,從他的這些動作中,你體會到了什么?(你讀出了
8、一個怎樣的譚老師?) </p><p> 2.過渡:那譚老師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做出這樣的選擇的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4-7自然段,邊讀邊劃出關鍵詞句,品讀品讀,細細地體會。 </p><p> 3.誰來說說,譚老師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做出這樣選擇的呢?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 </p><p> 4.出示:忽然,課桌搖晃起來!整棟樓房都搖晃起來!地震! </p&g
9、t;<p> 指導朗讀:情況十分危急該怎么讀?要地震了,看,這兒有三個感嘆號,讀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 </p><p> 在這么危急的情況下,譚老師是怎么說的呢? </p><p> 出示:他意識到情況不妙,來不及多想,他大聲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同學們迅速沖出教室,往操場跑去。 </p><p> 從這兒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譚
10、老師? </p><p> 要地震了,譚老師的話應該讀出怎樣的感覺?很鎮(zhèn)定的感覺,怎么表達呢? </p><p> 5.范讀:地洞山搖。碎裂的磚塊、水泥板重重地砸下來,樓房塌陷了…… </p><p> 一切到這兒似乎已經結束了,但事實上并沒有結束,看,這兒有個省略號,請你想一想,這兒省略了什么? </p><p> 師:學習第二次(
11、最后的姿勢): </p><p> 1.出示:“我們發(fā)現他的時候,他雙臂張開趴在課桌上,后腦被樓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護著四個學生。四個學生都還活著!” </p><p> 譚老師這最后的姿勢給人怎樣的感受?這句話中哪些詞語讓你感受到震撼?請你自己讀讀,抓住關鍵詞句品讀體會。 </p><p> 2.“死死地”。想象:磚塊掉下來了,砸得譚老師鮮血
12、直流,但譚老師仍然:張開雙臂,死死地護住學生;樓板壓下來了,譚老師后腦被砸得深凹下去,但是譚老師仍然:張開雙臂,死死地護住學生;鮮血噴涌,疼痛難忍,但譚老師:張開雙臂,死死地護住學生。 </p><p> 你從中讀出了一個怎樣的譚老師?請你把感情融入朗讀之中。 </p><p> 救援人員看到這一幕已是眼含熱淚,他被深深地震撼了,誰再來讀好這句話。 </p><p&
13、gt; 3.被深深震撼的還有誰呢?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9、10自然段,抓住關鍵詞句品讀體會。 </p><p> 出示:“地震時,眼看教室要倒,譚老師飛身撲到了我們的?!鲍@救的學生這樣回憶。 </p><p> 你是從哪些詞語上感受到震撼的?“飛身”、“撲”,這兩個詞語讓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譚老師?(奮不顧身……) </p><p> 譚老師面對危險,將生死置之
14、度外,他飛身一撲,用他的雙臂為學生牢牢地守住了生命之門,怎能不讓人震撼呢?(讀好句子。) </p><p> 4.出示:一位老師說:“如果要快速逃離現場,論條件,老師離門口最近,最有可能離開。但在生死攸關的一刻,譚老師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學生?!?</p><p> 你覺得老師說的話有沒有道理?如果他不顧那四位離開教室,他……如果他要留在教室里,保護四位學生,他……這就叫生死攸關。(讀詞)
15、是呀,他明知道留下來是死,但他還是果敢地留下來了,飛身撲去,怎能不讓人震撼呢?(讀好句子) </p><p> 5.譚老師為什么會在這千鈞一發(fā)的時刻挺身而出、舍生取義,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為學生牢牢守護生命之門呢? </p><p> 導出第三自然段,出示:“人生的價值是什么?是大公無私,是為他人著想,為集體著想,為國家著想……” 這就是譚老師的人生格言,你從中讀出了一個怎樣的譚老師
16、?是呀,譚老師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p><p> 所以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他讀“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勢”。 </p><p> 6.同學們說得都很好,作者通過對救援人員、獲救學生、老師的話得描述,通過側面描寫的方法,讓我們更深刻地了解到譚老師對學生的愛,不僅是掛在嘴上的,更多的是表現在行動里的。 </p><p> 7.小結寫作
17、方法:側面描寫(起到烘托作用)。 </p><p> 師:學習第三次(最后的姿勢) </p><p> 1.引讀十一自然段,出示: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勢! </p><p> 2.課文學到這兒,你心中是否和老師一樣,涌起了千言萬語,請你用:譚老師,我想對你說……寫寫你此刻的感受。 </p><p> 3.交流、小結
18、:譚老師這最后的姿勢,不僅震撼了獲救的四個學生,震撼了在場所有的人,更深深地震撼了所有的中國人,千言萬語都匯成了一句話。 </p><p> 出示:譚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師,他用自己51歲的寶貴生命詮釋了愛與責任的師德靈魂。人們贊頌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p><p> 這最后的姿勢不僅僅只是對學生的愛,更重要的它表達的是一種精神,一種為人師應有的精神,那就是愛與責任(板書)。
19、 </p><p> 這最后的姿勢將永遠鐫刻在四位學生的心中,讀(最后的姿勢:“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勢?!保?。這最后的姿勢像一座豐碑,永遠地矗立在汶川大地震中,讀(“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勢。”)。這最后的姿勢將永遠矗立在所有中國人的心中,讀(“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勢?!保?。 </p><p> 4.難怪人們會贊頌他:“英雄不死
20、,精神千秋?!?</p><p> 5.此?r,你最想說些什么?讓我們一起滿懷敬意、滿懷感動,再一次讀課題:最后的姿勢。 </p><p> 師:交流搜集感人的事跡。 </p><p> ?。ㄗ詥枺哼@堂課成功之處在哪里?我認為在于抓住課后思考問題引領學生研讀文本,通過一次次感悟文本的語言了解到譚老師是一個關心愛護學生、大公無私的人、在萬分危急面前把生的希望留給學
21、生,把危險留給自己的高尚品質。正是有了這樣的品質,所以才能在地震來臨的瞬間做出這樣的姿勢――反復誦讀: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勢。如此學生就能在不知不覺中理解這句話的含義了,進而水到渠成地理解師德的靈魂――愛與責任。學完課文后再讓學生交流課前搜集到的感人事跡,再一次讓學生心靈得到震撼。) </p><p><b> 案例反思: </b></p><p&g
22、t; 從以上案例不難看出,要想上好一堂課,一定要把握好以下幾點: </p><p> 1.要多問。德國著名教育家雅斯貝爾斯提出,教育是靈魂的頭腦,是頓悟的藝術。所以“問課”應成為我們每天必需的功課。這種問包括問成功之處、問失敗之處、問可問之人等。 </p><p> 2.課堂要追求簡約。課堂上要做到講得少、引得巧。從本課教學中不難看出我就是抓住課后的兩個思考題,引領學生研讀文本,抓住
23、重點詞句感悟人物的特點。多次反復朗讀“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勢。讓學生的心靈得到一次又一次的震撼”。 </p><p> 3.教師上課要有激情。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教師沒有激情就無法讓學生產生激情。可見,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學生有了激情的參與,才有認知的渴望,才有表達欲望,才有智慧的靈動,才會引發(fā)學生深深的感悟、獨特的體驗。從上面案例不難看
24、出這是一個充滿激情的課堂,課堂教學效果極佳。 </p><p> 美國著名教育家西爾波曼說:“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教學的得失與成敗,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回顧、分析和審視,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提高教學的自我監(jiān)控能力,不斷豐富自我素養(yǎng),提升自我發(fā)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學藝術,以期實現教師的自我價值?!狈此?,讓教師在思考、分析、判斷、矯正的過程中不斷地超越自我、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使教學藝術日臻成熟。教師的教學生涯
25、會因此而絢麗多姿。 </p><p><b> 參考文獻: </b></p><p> [1]秦慶麗.實現高效的閱讀課堂要處理好四個關系[J].廣西教育,2014(37). </p><p> [2]姜春貴.閱讀課堂中實踐“綠色教學”的方法探討[J].小學教學參考,2015(04). </p><p> [3]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