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河縣油松疑似“紅針病”病因分析.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分類號 Q75 學校代碼 10129 U D C 577 學 號 2010211015 清水河縣油松疑似“紅針病”病因分析 Anylysis of Pinus tabulaeformis Red Leaves Disease Causes In Qing-Shui River

2、 County 申 請 人:崔國卿 學科門類:理 學 學科專業(yè):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研究方向:蛋白質化學 指導教師:魏建民 教授 論文提交日期:二〇一三年六月摘 要 本文為了探明清水河縣油松紅葉病的發(fā)病原因, 從而制定出有效的防控措施, 對內蒙古清水河縣的健康油松及疑似病株的針葉及根際土的營養(yǎng)元素、 微生物及保護酶的活性進行了分析, 并對清水河縣連續(xù) 5 年的氣象和油松感病情況進行了調查, 得到如下試驗結果: (1) 油松

3、的土壤營養(yǎng)元素及針葉中鈣含量測定結果表明, 清水河縣油松根系土壤肥力偏低,但健康油松與發(fā)病油松根系土壤中各營養(yǎng)元素含量、土壤酸堿度、針葉中鈣元素含量均無顯著差異(P>0.05) ,說明油松根系土壤營養(yǎng)元素及針葉中鈣元素含量并不是油松針葉紅化的致病原因。 (2)真菌和病毒檢測結果表明,疑似病株的針葉中沒有觀察到真菌的存在,而紅葉油松針葉中存在的的病毒在健康油松針葉中同樣存在, 所以真菌和病毒也不是油松紅化的原因。 (3) 油松針葉保

4、護酶活性分析表明, 感病后油松的 SOD、 POD、 CAT 活性、 MDA含量以及相對電導率均顯著提高, 說明油松感病后通過改變保護酶系統(tǒng)的活性以及質膜過氧化程度來對抗病害。 (4)以感病油松針葉為材料,通過細菌的分離、純化、培養(yǎng)得到 8 株細菌。以菌株的總 DNA 為模板,PCR 擴增出 16S rDNA 序列。通過 NCBI 序列比對,結合菌株的培養(yǎng)性狀、菌落形態(tài)觀察和革蘭氏染色反應,對菌株進行鑒定,8 株細菌分別為綠淺氣球菌,解

5、淀粉芽胞桿菌,沙雷菌屬,枯草芽孢桿菌,醋桿菌屬,變形斑沙雷菌,不動桿菌屬, 蠟狀芽孢桿菌。 查閱相關致病性方面的文獻尚未有八種菌株引起植株根系腐爛、葉片發(fā)紅,整株枯死等癥狀的報道,初步斷定清水河縣大面積油松疑似病害不是上述得到的幾種微生物引起的。 (5) 氣象資料表明,2006 年降雨量較高,油松生長較快,2006 年冬風寒較大,使得油松耐受寒冷的能力下降,出現(xiàn) 2007 年的紅葉病態(tài)。 (6)連續(xù) 5 年病情調查表明,油松發(fā)病 2 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