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農村寄宿制小學生課余生活管理模式研究</p><p> 開 題 報 告</p><p> 大足區(qū)季家鎮(zhèn)中心小學于2012年4月向大足區(qū)教育委員會申報立項,承擔大足區(qū)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2年度教育科研規(guī)劃課題——“農村寄宿制小學生課余生活管理模式研究”的課題研究活動。今年9月獲得正式立項,今天,我們正式開題。</p><p>&
2、lt;b> 一、課題的研究背景</b></p><p><b> ?。ㄒ唬┱n題的提出</b></p><p><b> 1.研究的現(xiàn)實依據(jù)</b></p><p>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猛發(fā)展,受經濟浪潮的誘惑,大批農民工涌向經濟發(fā)達區(qū),勞務輸出已成為我鎮(zhèn)農民發(fā)家致富的一條重要途徑。由于種種原因
3、,很多農民外出務工時不得不把孩子留在農村家中,由此而形成了一大批農村留守兒童。同時,隨著中小學布局調整工作的不斷深入, 撤并了一大批農村村級小學,實行集中辦學,這造成了一部分中小學生的家庭住址遠離學校,來往不便。為了更好地解決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難題,方便農村邊遠地區(qū)孩子上學,一大批農村寄宿制小學應運而生。農村寄宿制小學更好地整合了教育資源,優(yōu)化了教師隊伍,提高了辦學效益;更有利于解決農村生源減少、學生上學半徑過大、家長接送不方便等實際問
4、題。</p><p> 農村寄宿制小學生,有的可能還不到十歲,離開了父母,周一至周五都要在校園中學習、生活。他們在常規(guī)的教學時間里和其他學校的孩子一樣,在學校、教師的組織帶領下學習。但一到了放學后的時間,學生的課余生活單一枯燥、精神生活較為貧乏的情況就凸顯出來。一般來說,農村小學放下午學的時間為16點左右,而就寢時間為21點左右,這期間的空檔長達5小時,加之早晨從起床到上課有1個多小時的空余時間,這漫長的課余時
5、間孩子們該如何度過?有的學校不論學生年齡大小、年級高低統(tǒng)一安排上自習,低年級不到10歲的孩子,一兩個小時坐下來特別難受,他們還不懂得怎么去自習;有的學校把學生交給生活老師照料,生活老師的編制和精力有限,不可能給孩子們組織大量適宜的活動,一般就是由他們散著玩兒,安全又成了一個大問題。由此,寄宿生課余生活成為困擾農村寄宿制學校的一大難題。</p><p> 基于此,我們提出了“農村小學寄宿生課余生活管理模式研究”這
6、一實踐研究,并提出課題立項申請,旨在通過研究探索一種較為成功的農村寄宿制小學生課余生活管理模式,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生活、在快樂中成長、在快樂中寄宿。</p><p><b> 2.研究的理論依據(jù)</b></p><p> 本課題的研究以兒童心理學、管理學、現(xiàn)代教育理論等為理論依據(jù)。</p><p> ?。?)基礎教育的新觀念:為
7、人性的終身發(fā)展奠基。</p><p> 基礎教育的任務主要不再是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技巧的訓練和掌握,而是必須把每個學生潛能的開發(fā)、健康個性的發(fā)展、為適應未來社會的發(fā)展變化所必需的自我教育、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的初步形成作為重要的任務。基礎教育應該教會兒童學會學習、學會發(fā)展、學會理解、學會共生,為他們奠定一生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p><p> ?。?)新課程教育理念:</p>
8、<p> 新課程關注的是生長、成長中的人的整個人性?!耙磺袨榱撕⒆?,為了孩子一切,為了一切孩子”的均衡教育觀,為農村小學寄宿生課余生活管理指明了方向。</p><p> ?。?)現(xiàn)代教育理論:</p><p> 要讓學生全面發(fā)展,要使學生學會學習,就要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學習的主體,尊重學生,不強迫學生,這樣學生才會學得開心,才會喜歡學習。</p><
9、p> ?。?)兒童心理發(fā)展理論:</p><p> 兒童開始進入學校從事正規(guī)的、有系統(tǒng)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學習逐步成為兒童的主導活動。其心理發(fā)展主要特點是:</p><p> 心理活動的隨意性和自覺性進一步提高(自控力很低);</p><p> 思維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過渡(思維形式過渡期);</p
10、><p> 逐漸形成具體意識和較穩(wěn)定的個性(個性還不穩(wěn)定)。</p><p> ?。ǘ﹪鴥韧庋芯楷F(xiàn)狀及趨勢 </p><p><b> 1.國外研究現(xiàn)狀</b></p><p> 日本學者石角完爾曾在《美國的超級精英教育》一書中分析了美國人才輩出的秘密,認為“美國實力的源泉在于寄宿學?!?,美國中小學寄宿制學校有著豐富
11、多彩的課余生活,而且管理嚴格,從小養(yǎng)成了學生良好的習慣和開發(fā)了學生的能力。美國寄宿制學校之所以能夠造就大批精英,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利用學生放學后時間開展豐富多彩的課余生活。如果說“美國實力的源泉在于寄宿制學?!保敲疵绹乃拗茖W校成功的秘密就是優(yōu)秀的課余生活。</p><p> 國外的一些學者、專家對小學生的課外活動研究得比較多,也有很多較為成熟的作法,但是僅針對小學生課余生活的研究還是比較少的,特別是對農村寄
12、宿制小學生的課余生活管理研究就更不系統(tǒng)了。</p><p><b> 2.國內研究現(xiàn)狀</b></p><p> 課余生活是孩子健康成長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我們成年人來說,大多數(shù)人在回憶自己的童年生活時,常常對利用一切空閑時間自由地與小伙伴跳繩、飄洋牌、扔沙包、打陀螺、玩官兵抓強盜等各種形式的玩法津津樂道,人人都有一肚子的經驗和美好回憶。而對當下的兒童來說
13、,這些無憂無慮的玩耍形式已經離他們很遙遠。各項研究表明現(xiàn)在的小學生課余生活單一,仍以學習為主,自由活動時間較少,同伴間的互動也較少。而寄宿制小學生的課余生活在校園這片天地里,應該如何讓他們的課余生活更加充實而富有意義很值得去研究和探索。</p><p> 當前,國內對寄宿學校和寄宿生的研究非常多,但主要是期刊論文,沒有專著。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幾個方面:①寄宿生生活狀況的研究。寄宿生健康衛(wèi)生情況研究,還有對寄
14、宿制學校肥胖兒童的調查研究,以及寄宿制學校學生合理膳食研究等,這些研究都肯定寄宿制學校課余時間應該有所作為,寄宿制學校應該改善學生的寄宿生活質量。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對貧困地區(qū)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課余生活管理研究發(fā)現(xiàn):學校不能開展學生所期望的課余活動;寄宿學生課余活動形式單調;教師對寄宿學生課余活動開展情況評價不高;教師工作量大、待遇低,開展學生課余活動的積極性不高;寄宿學生心理慰藉凸顯真空。②寄宿制學校辦學研究。在寄宿制學校普遍建立后,許
15、多學者提出了農村寄宿制學校辦學模式的變革,如張傳武(2006)提出構建“三功能一主體”的寄宿制辦學模式,該學者試圖指出寄宿制學校辦學的必要性及出路,但是沒有從課余生活這個角度來論證這個辦學模式。③對農村寄宿制學校課余生活的研究才露尖尖角。隨著我國西部農村大批寄宿制學校的落成,寄宿制學校逐漸進入研究者的視線;出現(xiàn)了許多關于寄宿制學校利弊、寄宿生生活、寄宿制學校辦學形式等方面的研究,但對寄宿制小學生課余</p><p&g
16、t; 綜上所述,國內外學者都認為課余生活的多樣化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個性和能力,促進學生更好發(fā)展,這就為本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撐。我國學術界對課余生活的功能、內容、類型作了詳細的闡釋,對本研究有極大的參考價值。國內對外課余生活研究共同存在著一個問題,就是始終不敢離開課程和教學這兩個母體,視之為課程和教學的延續(xù),而忽視課余生活本身具有的主體性和獨立性,從而限制了學生課余生活理論探索。我們認為課余生活應該是獨立于課程的,是與課程并駕齊驅的學校
17、教育的兩個系統(tǒng)。</p><p> 經查證,到目前國內外系統(tǒng)地對農村寄宿制小學校課余生活的研究更是鳳毛麟角,國內只有青島某小學在嘗試研究,這表明此課題還是有很大的研究空間。因此,本研究立足于農村寄宿制小學的背景中探討學生的課余生活,希望能夠推進課余生活研究本身的系統(tǒng)化和理論化,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p><p><b> 3.研究意義</b></p>
18、<p> 本課題的學術意義在于,通過對農村寄宿制小學生課余生活的研究促進課余生活研究本土化、理論化;彌補農村寄宿制小學課余生活研究不足的現(xiàn)實;深化課余生活的內涵和拓展課余生活的功能。</p><p> 實用意義在于,了解農村寄宿制小學生課余生活的現(xiàn)狀和存在的問題,對現(xiàn)狀做出分析并運用教育理論提出對策和建議,有助于學校及教育管理部門正確認識寄宿制小學生課余生活的意義及存在的問題,以便更好開發(fā)、組織
19、和實施寄宿制小學課余生活,從而促進學生更好發(fā)展。</p><p> 二、研究目標和研究內容</p><p><b> ?。ㄒ唬┭芯磕繕?lt;/b></p><p> 1.豐富農村寄宿制小學學生的課余生活,使農村小學寄宿生的課余時間得到有效管理。</p><p> 2.強化農村教育工作者對于學生課余時間有效管理的意識。&
20、lt;/p><p> 3.撰寫以“農村小學寄宿生課余時間的有效管理”等方面內容的論文。</p><p><b> (二)研究內容</b></p><p> 1.調研農村小學生課余生活的現(xiàn)狀,分析原因,找準問題 。</p><p> 2.豐富農村小學寄宿生課余生活的研究。</p><p> 3
21、.農村小學寄宿生課余生活管理模式研究。</p><p><b> 三、課題研究的對象</b></p><p> 本課題研究對象為我校全體寄宿學生。</p><p><b> 四、研究的方法</b></p><p> ?。?)文獻研究法:收集國內寄宿生管理方面的相關研究成果;查閱有關評價對象的文
22、獻,以獲取評價資料。</p><p> ?。?)行動研究法:主要研究教育實踐中寄宿生的行為。</p><p> ?。?)調查研究法:主要通過觀察、問卷、測量等方法進行。</p><p> (4)經驗總結法:對本課題的研究成果進行整理、歸納、總結。</p><p> ?。?)個案研究法:主要用以積累課題研究過程中典型的教育敘事、教育案例。&l
23、t;/p><p><b> 五、課題的組織管理</b></p><p><b> 1.領導小組: </b></p><p><b> 組長:楊雪軍 </b></p><p> 成員:劉寬珍 劉大敏 吳中濤 王恒榮</p><p>&l
24、t;b> 2.課題小組:</b></p><p><b> 課題主持人:楊雪軍</b></p><p> 課題成員:劉寬珍 李珍 陳徐靜 王恒榮 吳中濤 李道東</p><p> 六、課題研究的實施步驟</p><p> (一)課題研究的實施步驟</p>&l
25、t;p> 1.準備階段(2012.4--2012.6)完成課題申報和論證,成立領導小組和課題研究小組,撰寫研究方案,制定課題研究計劃。</p><p> 該階段主要運用文獻研究法和調查法,查閱相關資料,了解與本課題有關的理論,掌握課題的發(fā)展動態(tài),并積極吸取同行的研究成果,不斷充實自己的研究。</p><p> 2.實施階段(2012.9--2014.1)</p>
26、<p> 第一階段(2012.9--2012.11)</p><p> 農村小學寄宿生課余生活的現(xiàn)狀研究。</p><p> 通過問卷調查等方式,了解目前我校寄宿生課余生活現(xiàn)狀及成因, 課余生活對他們的成長的影響和他們希望獲得什么樣的課余生活?</p><p> 第二階段(2012.12—2014.1)</p><p>
27、農村小學寄宿生課余生活的管理策略和具體模式研究。</p><p> 該階段主要通過行動研究法、個案研究法等方法探索豐富我校寄宿生的課余生活的方法和措施,構建寄宿生課余生活的管理策略,形成寄宿生課余生活管理具體模式</p><p> 3、結題階段(2014.3—2014.6)匯集各種資料,進行課題總結,完成研究報告。</p><p> 該階段主要運用經驗總結法,
28、將在課題實施階段中積累的點滴的、零散的、片面的感性認識、經驗和教訓,遵循科學的理論和方法,進行系統(tǒng)的分析和整理。 </p><p><b> 七、研究預期成果</b></p><p> ?。ㄒ唬┙處焸€人的教研論文、典型案例。</p><p> (二)與本課題相關的研究報告和工作報告。</p><p> (三)探索出
29、適合我校和寄宿制小學學生課外生活的管理策略和具體模式。</p><p> ?。ㄋ模└淖兾倚W生課余生活現(xiàn)狀,學生快樂學習、快樂生活、快樂成長。</p><p><b> 八、經費預算</b></p><p> 業(yè)務培訓:1000元;</p><p> 購置相關資料:1000元;</p><p&g
30、t; 各項活動經費:15000元;</p><p> 日常辦公經費:5000元; </p><p> 我們課題組全體研究人員一定以飽滿的工作熱情,系統(tǒng)地學習相關理論,學習先進學校的教研教改經驗,積極投身本課題的研究活動,開展調查研究、探索管理方法、構建管理策略、形成管理模式。最后,祝愿我們的課題研究工作在上級領導的關懷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取得圓滿成功!</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農村寄宿制小學安全管理模式探究》結題報告
- 82368.民辦寄宿制初中學生課余生活管理的策略研究——以寧波某民辦寄宿制初中為例
- 農村寄宿制學校寄宿學生自主管理探究開題報告
- 淺談農村小學寄宿制學校學生管理
- 私立寄宿制小學生在校課余生活現(xiàn)狀、問題與對策研究——以山東省G縣為例.pdf
- 農村小學寄宿制學校的管理
- 農村寄宿制小學學生管理現(xiàn)狀及改進對策研究-開題報告
- 淺談農村寄宿制小學管理之道
- 制度規(guī)約中的童年生活——對青海省某寄宿制小學課余生活的質性研究.pdf
- 崇爾寄宿制學校寄宿制學生管理細則
- 關于農村寄宿制小學建設的調研報告
- 農村小學寄宿制學校留守兒童教育的開題報告
- 62194.農村寄宿制小學生活老師職業(yè)生活現(xiàn)狀的調查分析
- 農村寄宿制小學生焦慮與學業(yè)成績的關系.pdf
- 寄宿制小學生同伴關系的調查研究——基于城市某寄宿制小學的調查與分析.pdf
- 農村小學寄宿制學生心理問題分析與對策
- 寄宿制學生生活補助項目
- 布局結構調整后農村寄宿制小學學生管理問題研究——以江蘇省S縣農村寄宿制小學為例.pdf
- 農村寄宿制學校芻議
- 18781.對寄宿制小學生心理韌性的團體輔導研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