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味蛋白Monellin基因的合成、功能分析及對桑樹的遺傳轉化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3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桑樹(MorusalbaL.)是多年生雙子葉木本植物,也是一種重要的經濟作物。桑樹全身都是寶:桑葉被用作家蠶和畜禽的飼料;桑椹中富含花青素等物質,現已受到越來越多人們的喜愛;桑根、桑皮和桑枝等作為一種傳統(tǒng)藥材,被用到中藥中。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桑樹的價值將得到最大程度的開發(fā)利用,因此,選育新桑品種是研究者的重要任務之一。桑樹的傳統(tǒng)育種,如選擇育種、雜交育種等技術已不能滿足蠶桑產業(yè)向多元化方向發(fā)展的需要,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開始了桑樹的分子育

2、種相關研究。很多研究表明,外源基因對桑樹進行遺傳轉化是可行的,但如何獲得適合的外源基因,提高外源基因的表達量,尋找適合的基因轉化方法等都是需要面對和解決的難點。因此,對桑樹遺傳轉化的研究任重而道遠。
   從西非植物Dioscoreophyllumcumminsii的果實中獲得的天然的甜味蛋白Monellin,具有甜度高、熱量低等特點。但它的熱穩(wěn)定性較差,其開發(fā)生產也受到了產地和資源等因素的限制,難以規(guī)?;R虼?,研究者運用生物

3、技術的方法,合成了甜昧蛋白基因,并在原核與真核表達系統(tǒng)中成功表達,獲得的甜味蛋白在酸性環(huán)境下最高能耐受60℃高溫;在1992年報道了該蛋白在植物中的應用,基因被成功導入萵苣和土豆中,但未能檢測出甜味。
   如何能夠提高該蛋白的表達量和熱穩(wěn)定性,如何能夠將monellin基因導入桑樹中并得到表達?本研究圍繞這些問題開展了較為深入系統(tǒng)的研究,并取得了較好的研究結果,現將研究要點總結如下:
   1.一個人工設計合成的mon

4、ellin基因
   本研究根據已報道的Monellin甜蛋白氨基酸序列,通過統(tǒng)計“各物種密碼子使用頻率數據庫codonusagedatabase”信息,兼顧桑樹與畢赤酵母密碼子的偏愛性,人工設計優(yōu)化了一條長為294bp的單鏈monellin基因,并采用重疊PCR的方法合成該基因。將合成的基因核苷酸序列在NCBI中進行比對,結果顯示這是一個具有新核苷酸序列的monellin基因。我們將這一基因向NCBI進行了提交,確定基因登錄號

5、為GenBank:JQ282905。該基因如能在真核生物和植物的表達系統(tǒng)中表達,則為它擴展應用到其它作物中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徑。
   2.新monellin基因的真核表達研究
   本研究中,選取巴斯德畢赤酵母GS115為宿主菌,以胞外分泌型的載體pPIC9K為基礎,構建了兩個表達載體pPIC9K-M-E和pPIC9K-M。表達載體pPIC9K-M-E中包含有甜味蛋白monellin基因和綠色熒光蛋白EGFP基因,p

6、PIC9K-M中只包含monellin基因,但它們中均在基因下游帶上了組氨酸標簽以方便蛋白的分離純化。構建好的表達載體經線性化后,采用電擊法轉化入畢赤酵母GS115,經菌落PCR和平板篩選分別獲得了陽性酵母表達菌株GS115/pPIC9K-M和GS115/pPIC9K-M-E,利用含G418的平板篩選出基因多拷貝酵母菌株后,在BMGY和BMMY培養(yǎng)基中利用甲醇誘導獲得了表達上清。然后采用Ni-NTA親和柱純化表達的蛋白,經分析驗證兩種蛋

7、白均有甜味,約為標準蔗糖的500倍,甜味刺激來的慢去的慢;誘導重組菌GS115/pPIC9K-M-E產生的蛋白在熒光顯微鏡下能夠發(fā)出強烈的熒光,誘導重組子GS115/pPIC9K-M獲得的蛋白產物能耐80℃高溫,pH值在3-12之間時,蛋白降解較少。這些結果證明我們獲得的蛋白不但具有甜味,還具有有相對較高的對熱穩(wěn)定性,也有較寬的耐酸堿性。這為它的開發(fā)利用提供了條件。由此,我們將獲得的monellin基因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了國家發(fā)明專利

8、,并于2012年5月獲正式授權,專利號為ZL201010042099.3。該基因的獲得為桑樹及作物遺傳轉化創(chuàng)新了一個有意義的目的基因。
   3.利用根癌農桿菌介導法研究monellin基因對桑樹的遺傳轉化
   在農桿菌介導法中需要大量的植物受體材料,為了高效獲取組培所需的子葉、下胚軸等外植體,本研究特別探索了一種快速促進桑種子萌發(fā)的方法-振蕩培養(yǎng)法。實驗并分析了靜置培養(yǎng)和振蕩培養(yǎng)2種培養(yǎng)方式處理下,桑種子萌發(fā)狀態(tài)及萌

9、發(fā)過程中內源激素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變化。結果顯示:振蕩培養(yǎng)的桑種子萌發(fā)快而整齊,萌發(fā)率高達99%,比靜置培養(yǎng)分別高9個百分點。經測定,桑種子萌發(fā)過程中振蕩培養(yǎng)組的SOD活性高于靜置培養(yǎng)組。內源激素測定結果顯示,IAA和GA均參與了桑種子的萌發(fā)過程,且相對較低濃度的IAA和較高濃度的GA能促進桑種子的萌發(fā);當GA含量遠高于ABA含量時,能大大促進桑種子的萌發(fā)與幼苗的生長。上述實驗結果表明,振蕩培養(yǎng)比靜置培養(yǎng)方式不僅可以提

10、前2天以上獲得萌發(fā)桑苗,縮短桑樹組培時間,還能減少外植體被真菌等感染的機率。
   本研究采用根癌農桿菌介導法和花粉介導法對monellin基因在桑樹中的遺傳轉化進行了研究。實驗中,構建了植物表達載體pCAMBIA2301-M,以“桂優(yōu)62號”、“特優(yōu)2號”、“河南?!焙汀凹瘟?0號”桑樹品種的子葉、下胚軸和叢生芽為遺傳轉化的受體,經基因轉化、誘導培養(yǎng)、生根煉苗等獲得了6株基因轉化苗,其中“嘉陵30號”和“桂優(yōu)62號”各3株。經

11、過實驗發(fā)現,“嘉陵30號”叢生芽和“桂優(yōu)62號”下胚軸是較好的遺傳轉化受體,其中共轉化215個受體材料,經鑒定獲得4株陽性轉化苗,轉化率為1.9%;而以“河南?!钡慕M培外植體作為遺傳轉化受體沒有獲得陽性轉化苗。實驗表明,不同品種資源的桑材料用作轉化受體時,其遺傳轉化效果存在較大差異。實驗也表明根癌農桿菌介導基因轉化桑樹是可行的。
   4.利用花粉介導法研究monellin基因對桑樹的遺傳轉化
   本研究借鑒研究室李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