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疼痛敏感性具有廣泛的個體差異,有些人總是更快地察覺疼痛或者疼痛體驗更加強烈。已有研究顯示心理特質(Leeuw et al.,2007)和腦結構(Emerson et al.,2014)與疼痛敏感性的個體差異有關。本論文旨在更具體地闡明影響疼痛敏感性的心理因素和腦結構。
疼痛感知包含感覺區(qū)辨成分(疼痛強度)和動機情感成分(不愉快度),二者皆可能被諸如疼痛恐懼、心理憂慮和軀體化的心理特質因素所影響。盡管大量證據表明疼痛恐懼影響疼痛
2、感知以及慢性疼痛(持續(xù)時間3個月以上)的發(fā)展和維持,但未見研究比較過疼痛恐懼、心理憂慮和軀體化究竟哪個對疼痛感知的影響最大。在方法上,本領域內的研究者往往使用單一量表去測量諸如心理憂慮和疼痛恐懼這般復雜的心理結構;并且多數研究采用慢性疼痛患者,從而難以判斷究竟是心理特質加劇了疼痛感知,還是持續(xù)的疼痛誘導了心理特質。
在無痛的健康大學生群體中,兩項橫斷研究被用來區(qū)辨對疼痛感知至關重要的心理因素的相對作用。研究一探索在多個相關量表
3、間是否存在包含軀體化、心理憂慮和疼痛恐懼的三因子結構,并驗證其結構效度。研究二根據研究一的結果整合各因子內多個量表的分數作為因子分,并應用實驗室疼痛范式比較各因子對疼痛感知的作用。研究三旨在闡明與疼痛敏感性有關的腦結構。
在研究一中,653名大學生(455名女性,198名男性)完成一系列自陳量表,包括五項疼痛恐懼量表,三項一般性的心理憂慮量表和兩項軀體化量表。在兩個對等的分半樣本中,分別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EFA)和驗證性因素
4、分析(CFA)以判定多量表間的三因子結構是否存在以及結構效度是否良好。EFA結果在其中一個分半樣本中發(fā)現了與預期一致的三因子結構,而CFA結果在另一分半數據中證明該結構具有良好的擬合度。
在研究二中,105名被試(74名女性,31名男性)以順序平衡的方式先后完成相同的自陳問卷和冷水痛測驗(CPT)。CPT要求被試將非利手盡可能長久地放置于冰水中,時間上限為五分鐘。疼痛閾限、忍耐時間、自我報告的疼痛強度和不愉快度作為測量疼痛感知
5、水平的四個指標,分層回歸模型和調節(jié)、中介分析被用來考察三因子對疼痛感知各指標的影響作用。主要結果如下:(1)疼痛恐懼和心理憂慮顯著地正向預測疼痛強度和疼痛不愉快度,但心理憂慮的作用被疼痛恐懼完全中介;(2)更高水平的疼痛恐懼與更短的耐受時間在邊際水平(p=0.097)顯著相關,而軀體化和心理憂慮對耐受力沒有影響;(3)對疼痛恐懼水平較高的人來說,軀體化水平越高,疼痛不愉快度越低。
總體來看,研究一和研究二的結果說明疼痛恐懼,而
6、非心理憂慮和軀體化是加劇疼痛感知,尤其是疼痛強度和不愉快度的主要特質。疼痛恐懼對心理憂慮和疼痛體驗間關系的中介效應暗示心理憂慮完全通過特異于疼痛的情緒性反應來加劇疼痛體驗。而軀體化與疼痛不愉快度之間的負相關關系則說明,對于面臨疼痛表現出高疼痛恐懼的人來說,軀體化癥狀可能是機體維持內穩(wěn)態(tài)的適應性保護機制。
研究三探討疼痛敏感性與大腦結構特征之間的相關關系。近來的兩項研究假設與疼痛敏感性結構相關的腦區(qū)應該在傳統的疼痛矩陣結構內,但
7、他們卻發(fā)現疼痛矩陣在結構上主要與非痛的感覺靈敏性相關,而不是疼痛敏感性(Elsenbruch et al.,2013;Erpelding,Moayedi,& Davis,2012)。然而,在全腦范圍內探索與疼痛敏感性關聯的結構腦(Emerson et al.,2014)和功能腦(Goffaux,Girard-Tremblay, Marchand,Daigle,& Whittingstall,2013)的研究卻意外地發(fā)現默認網絡(DMN)
8、與疼痛敏感性顯著相關。尤其重要的是,Goffaux等人在全腦范圍內發(fā)現只有DMN中的左側楔前葉(PCu)在疼痛刺激下產生的ERP反應與疼痛敏感性顯著相關。另外,由于已有研究還發(fā)現疼痛矩陣與DMN之間的功能連接顯著預測對刺激的疼痛判別(Witting et al.,2001)以及慢性疼痛的發(fā)展(Napadow, Kim,Clauw,& Harris,2012; Napadow et al.,2010),先前對DMN及其與疼痛矩陣交互作用的
9、忽視就成為理解疼痛感知的發(fā)生過程的當務之急。
鑒于此,研究三通過對比非痛與疼痛刺激,在疼痛矩陣和DMN中考察與疼痛敏感性相關的腦結構。被試為80名無痛右利手大學生(35名女性,45名男性)。被試先接受結構像MRI掃描,之后在冷、熱和表皮電三種刺激模態(tài)中進行標準的心理物理測量,從而獲得各模態(tài)下對非痛刺激和疼痛刺激的敏感性。在疼痛矩陣結構和DMN組成的聯合興趣區(qū)內進行基于體素的形態(tài)學分析(VBM)??刂颇挲g、性別和全腦平均結構指標
10、等潛在混淆變量的影響后,以各個心理物理指標為預測變量,對VBM的四個結構指標——灰質密度、灰質體積、白質密度和白質體積——進行回歸分析。
使用AlphaSim法進行多重比較校正,結果發(fā)現疼痛矩陣中的一些腦區(qū)——丘腦、腦島、前扣帶回、基底神經節(jié)和海馬結構)唯一地與溫覺模態(tài)下的非痛敏感性相關,而DMN中的左側楔前葉則唯一地與溫覺模態(tài)下的疼痛敏感性顯著相關。這種雙分離的結果模式只在冷和熱這兩種溫覺模態(tài)下出現。對表皮電刺激來說,疼痛矩
11、陣結構和DMN中都沒有腦區(qū)與非痛敏感性顯著相關,而疼痛矩陣中杏仁核和海馬交際處的一個聯合組塊則與表皮電刺激下的疼痛敏感性顯著相關。
總之,我們在溫覺模態(tài)下發(fā)現了明確的雙分離結構:疼痛矩陣唯一地與對非痛刺激的敏感性相關,而楔前葉則唯一地與對疼痛刺激的敏感性相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左側楔前葉與疼痛敏感性的結構關聯是對Goffaux等人(2013)工作在跨方法間的獨立重復和驗證,后者發(fā)現只有左側楔前葉的ERP反應與疼痛敏感性顯著相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疼痛敏感性:心理特質和腦結構關聯.pdf
- 氧化鋅納米結構調控與氣體敏感性能關聯構建.pdf
- 矮塔斜拉橋結構參數敏感性分析.pdf
- 案例-敏感性分析
- Madaline敏感性研究.pdf
- 敏感性分析表
- 利潤敏感性分析
- 獎賞敏感性和抑制控制對暴食的影響:行為和腦成像證據
- 板片空間結構缺陷敏感性和缺陷敏感區(qū)域研究.pdf
- 敏感性分析及敏感系數(利潤)
- 基因多態(tài)性和疼痛敏感性對舒芬太尼術后鎮(zhèn)痛效應的影響.pdf
- 獎賞敏感性和抑制控制對暴食的影響:行為和腦成像證據.pdf
- Dendrite映射的敏感性.pdf
- 敏感性皮膚知識大全
- 鹽敏感性高血壓
- 鋼結構結構性能對加工和安裝偏差的敏感性研究.pdf
- 基于敏感性的Madaline網絡結構裁剪.pdf
- 腦膠質細胞瘤體外化療敏感性實驗研究.pdf
- 利潤敏感性分析模型
- 海洋立管的風險和敏感性分析.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