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
(1)探討注意偏向矯正訓練能否改變抑郁癥中學生的負性注意偏向。
(2)探討負性注意偏向改變能否有效減輕抑郁癥中學生的抑郁癥狀。
方法:采用臨床隨機雙盲對照實驗研究方法:
(1)篩查和訪談:應用流調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在湖南省岳陽縣五所中學共2981名中學生中篩查出具有抑郁癥狀的中學生(即CES-D分數(shù)>=20,n=800),再采用兒童情感障礙與精神分裂癥訪談問卷(K
2、-SADS)進行訪談,以美國精神障礙診斷統(tǒng)計手冊(DSM-Ⅳ)為診斷標準,得到符合重性抑郁發(fā)作標準(包括可能)而無嚴重自殺傾向的被試(n=45)。
(2)通過SAS隨機程序,按性別、年齡和CES-D分數(shù)分層區(qū)組隨機化分為:訓練組(n=23)和安慰劑組(n=22)。
(3)雙盲實驗:主試不知道被試的分組,被試不知道實驗目的。
(4)訓練程序和方法:應用中性和與抑郁相關的(即悲傷)負性詞語配對作為訓
3、練材料,采用點探測任務為訓練范式,兩周時間內完成8次訓練,每次訓練包含320個trials(共2560個trials)。訓練組完成注意偏向矯正訓練任務,安慰劑組與訓練組呈現(xiàn)的訓練內容相同,但沒有訓練成分。訓練前、后評估所有被試的注意偏向、抑郁癥狀個數(shù)(K-SADS)、抑郁癥狀(CES-D)和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冗思(RRS)、特質焦慮(STA(Ⅰ-Ⅱ))和自殺意念(SIQ),訓練6周后追蹤上述各癥狀。
(5)統(tǒng)計
4、方法:使用SPSS17.0進行分析,具體包括:方差分析(ANOVA)、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和卡方檢驗。
結果:
(1)兩組樣本訓練前一般情況和癥狀比較:兩組被試在年齡[訓練組(15.09±1.51),安慰劑組(14.82±1.61),F(xiàn)(1,43)=0.33,p=0.57]、性別(X2=0.22,p=0.64)、韋氏智力量表詞語分測驗分數(shù)[訓練(14.26±3.00),安慰劑組(14.18±4.18),F(xiàn)(1,4
5、3)=0.01,p=0.94]、注意偏向[訓練組(13.61±10.29),安慰劑組(14.14±9.90),F(xiàn)(1,43)=0.04,p=0.85]、CES-D分數(shù)[訓練組(35.78±10.48),安慰劑組(36.14±11.03),F(xiàn)(1,43)=0.01,p=0.91]、STA(Ⅰ-Ⅱ)分數(shù)[訓練組(57.04±8.13),安慰劑組(58.73±6.32),F(xiàn)(1,43)=0.60,p=0.44]、RRS分數(shù)[訓練組(54.43
6、±9.23),安慰劑組(51.91±14.88),F(xiàn)(1,43)=0.473,p=0.50]、SIQ分數(shù)[訓練組(42.83±12.71),安慰劑組(47.82±13.98),F(xiàn)(1,43)=1.57,p=0.22]、HAMD分數(shù)[訓練組(17.04±2.42),安慰劑組(18.91±4.88),F(xiàn)(1,43)=2.68,p=0.11]、K-SADS訪談抑郁癥狀個數(shù)[訓練組(5.65±1.23),安慰劑組(5.50±1.14),F(xiàn)(1,
7、43)=0.18,p=0.67]及抑郁病程[訓練組(3.30±3.11),安慰劑組(5.77±6.09),F(xiàn)(1,43)=2.97,p=0.09]均無統(tǒng)計學的差異。
(2)訓練后注意偏向變化:兩組被試在注意偏向后測評估中存在顯著差異[訓練組:(-10.62±13.13),安慰劑組:(4.79±17.49),F(xiàn)(1,43)=11.24,p=0.002]。
(3)訓練后抑郁癥狀個數(shù)變化:通過K-SADS訪談,訓練
8、組抑郁癥狀個數(shù)顯著低于安慰劑組[訓練組(0.83±1.67),安慰劑組(2.50±2.77),F(xiàn)(1,43)=6.08,p=0.02]。6周后追蹤訪談結果顯示,兩組抑郁癥狀個數(shù)不再存在顯著差異[訓練組(2.32±2.12),安慰劑組(1.95±1.72),F(xiàn)(1,43)=0.38,p=0.54]。
(4)訓練后各癥狀變化:兩組訓練后CES-D[訓練組(30.65±11.78),安慰劑組(31.45±10.00),F(xiàn)(1,4
9、3)=0.06,p=0.81]、STA(Ⅰ-Ⅱ)[訓練組(51.52±10.89),安慰劑組(55.77±8.01),F(xiàn)(1,43)=2.21,p=0.15]、RRS[訓練組(49.57±10.90),安慰劑組(52.64±10.55),F(xiàn)(1,43)=0.92,p=0.34]、SIQ[訓練組(41.26±14.25),安慰劑組(48.05±16.33),F(xiàn)(1,43)=2.21,p=0.14]及HAMD[訓練組(6.13±5.4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SE對抑郁癥干預作用的研究.pdf
- 注意偏向糾正訓練改善抑郁癥狀的效果
- 注意偏向糾正訓練改善抑郁癥狀的效果.pdf
- 中學生抑郁癥的產(chǎn)生原因及調節(jié)方法
- 抑郁癥患者注意偏向及其抗抑郁藥物影響的ERP研究.pdf
- 重復呈現(xiàn)情緒面孔對抑郁癥狀大學生注意偏向的影響.pdf
- 郁證失眠的理論探討及三草安神方對抑郁癥失眠大鼠的干預作用.pdf
- 老年抑郁癥干預文獻展示
- 抑郁癥自殺干預案例
- 涉及抑郁癥的組蛋白乙?;{控和文拉法辛的干預作用研究.pdf
- 學生抑郁癥的心理機制及其干預的個案研究.pdf
- 抑郁癥預防與心理危機干預
- 正念訓練對中學生學業(yè)拖延的干預研究.pdf
- 團體輔導對抑郁癥家庭情感表達的干預研究.pdf
- 文拉法辛對抑郁癥注意網(wǎng)絡功能的影響.pdf
- 個人對抑郁癥見解
- 抑郁癥患者注意執(zhí)行功能的fMRI研究.pdf
- 抑郁癥患者的負性認知偏向——來自ERP的證據(jù).pdf
- 大學生抑郁癥的認知加工腦機制及干預研究.pdf
- 組蛋白乙?;耙钟舭Y相關基因表達研究和丙戊酸鈉的干預作用.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