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嚴重危害著人類的健康和生活質量。 HBV 感染人體后可導致不同的臨床結局,從自限性感染者、無癥狀攜帶者、隱匿性感染者到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直至原發(fā)性肝癌。目前國內外研究大多集中于HBV本身,認為病毒的不同基因型或病毒基因某些位點的突變是導致感染HBV后產生不同臨床轉歸的原因。事實上,人類感染HBV后,病毒能否被徹底清除,是否導致慢性化
2、,更大程度上取決于個體的抗病毒免疫水平,與免疫因素相關的個體遺傳背景是影響乙型病毒性肝炎轉歸的重要因素。 T 細胞免疫在乙肝病毒致病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它不僅在控制病毒復制方面有著決定性作用,而且在乙肝病毒肝損傷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實驗表明乙肝病毒抗原特異性細胞毒T淋巴細胞(HBV antigens specific cytotoxic lymlohocytes,HBVsCTL)應答在乙肝感染中有著重要作用。HBV感染初期HBVs
3、CTL 能完全清除HBV而不引起免疫損傷,隨著特異性細胞毒T細胞數(shù)的減少,非特異性免疫活性細胞在肝內浸潤、凋亡激活,引起肝臟損傷。殺傷性T細胞(CTL)亞群的變化與CD4+輔助性T細胞(Th)及其細胞因子密切相關。Th細胞分為三類:Th0、Th1、Th2;Th1類細胞因子(TNF-α、IL-2、IFN-γ)促進細胞免疫,對HBVsCTL的功能有輔佐作用,有利于病毒的清除;而Th2類細胞因子(IL-10、IL-6、IL-4)則對Th1細胞
4、有抑制作用,它抑制細胞免疫,增強體液免疫,主要與組織損傷及慢性化有關。這些與Th細胞相關的細胞因子密切影響著HBV對組織細胞的損傷,病毒的清除和疾病的慢性化。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多種細胞因子編碼區(qū)、調節(jié)區(qū)或信號序列區(qū)存在多態(tài)性,影響著細胞因子的表達與分泌,與HBV感染的慢性化相關。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single nucleotidepolymorphisms,SNP)指人類基因組核苷酸序列中發(fā)生頻率大于1%的單個堿基變異(不包括缺失、插入與重復
5、)。SNP是DNA多態(tài)性的一種,其數(shù)目眾多、分布廣泛且相對穩(wěn)定,各細胞因子基因都存在多個SNP位點,而各位點不同基因型可能與HBV感染機體后不同臨床結局有關。其中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與白介素-10(IL-10)作為Th細胞亞群的兩個重要因子,其啟動子區(qū)單核甘酸多態(tài)性影響著他們的表達,并可能與HBV感染的臨床轉歸存在聯(lián)系。 目的: 檢測河北地區(qū)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不同臨床結局人群TNF-α與IL-10啟動子區(qū)單核苷
6、酸多態(tài)性分布,探討其多態(tài)性與乙肝病毒感染不同臨床轉歸的相關性,為乙肝病毒的預防與基因治療奠定理論基礎。 方法: 本研究包括乙肝病毒自限性感染者57例,乙肝病毒健康攜帶者51例,慢性乙型肝炎61例,乙肝肝硬化患者82例;所有標本提取DNA后,應用等位基因特異性引物-聚合酶鏈反應(AS-PCR)法檢測TNF-α-238、-308與IL-10-816位點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并每種基因型選取一例進行直接測序;比較各組等位基因與基因型
7、的分布,并收集相關的臨床資料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 1.本實驗共測定SNP位點753次,其中744次檢測成功,成功率98.8%;同時檢測到TNF-α-238及-308位AA基因型,頻率分別為1.6%(4例)與0.8%(2例),與抽取的直接測序結果完全相符。 2.TNF-α基因啟動子區(qū)-238(G/A)位點SNP多態(tài)性與HBV感染后臨床轉歸相關。其中GG基因型在肝硬化組(76.3%)、慢乙肝組(78.7%)較自限性感染者組
8、(87.5%)、健康攜帶者組(88.2%)明顯減少(p<0.05);GA基因型明顯增多(p<0.05);A等位基因頻率在肝硬化組(13.1%)、慢乙肝組(11.4%)較自限性感染者組(7.1%)、健康攜帶者組(5.9%)明顯增高(p<0.05);慢乙肝組與肝硬化組,自限性感染者組與健康攜帶者組之間基因型分布與等位基因頻率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3.TNF-α基因啟動子區(qū)-308(G/A)位點SNP多態(tài)性與HBV感染后
9、臨床轉歸可能無關?;蛐?GG、GA、AA)分布及G、A等位基因頻率在自限性感染者、健康攜帶者、慢乙肝、肝硬化四組之間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 4 IL-10基因啟動子區(qū)-819(T/C)位點SNP多態(tài)性與HBV病毒感染后臨床轉歸相關。其中TT基因型在肝硬化組(59.3%)、慢乙肝組(55.7%)分布較自限性感染者組(35.1%)、健康攜帶者組(37.2%)明顯增多(p<0.05),CT基因型明顯減少(p<0.05),
10、C等位基因頻率在肝硬化組(28.4%)、慢乙肝組(29.5%)較自限性感染者組(43.0%)、健康攜帶者組(41.1%)明顯減少(p<0.05);肝硬化組與慢乙肝組,自限性感染者組與健康攜帶者組之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5 IL-10基因啟動子區(qū)-819(T/C)位點TT基因型中肝硬化者(39.7%)、慢乙肝者(28.1%)所占比率明顯高于TC、CC基因型(p<0.05);T等位基因中肝硬化者(35.5%)所占比率明顯高于
11、C等位基因(p<0.05);其他病例組在各基因型及T、C等位基因中所占比率無明顯差別(p>0.05)。 結論: 1.采用AS-PCR方法可以簡便的檢測出細胞因子基因啟動子區(qū)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基因型分布。 2.TNF-α基因啟動子區(qū)-238位不同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可能與個體感染HBV后臨床轉歸相關。 3未發(fā)現(xiàn)TNF-α基因啟動子區(qū)-308位不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與乙肝臨床轉歸的相關性。 4 IL-10基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IL-10基因啟動子區(qū)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關研究.pdf
- 干擾素調節(jié)因子-7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臨床轉歸的相關性研究.pdf
- TNF-α和IL-10基因啟動子區(qū)多態(tài)性與重型乙型肝炎的相關性.pdf
- 載脂蛋白E基因多態(tài)性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關性研究.pdf
- IL-10和TNF-α基因多態(tài)性與子癇前期相關性研究.pdf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與自身抗體相關性研究.pdf
-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區(qū)變異與隱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關性研究.pdf
- 影響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結局的假造基因多態(tài)性研究.pdf
- 維生素D受體基因多態(tài)性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關性的薈萃分析.pdf
- 膽系疾病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關性研究.pdf
- 細胞因子基因多態(tài)性與乙型肝炎病毒宮內感染相關性的研究.pdf
- 南京地區(qū)IL-28B基因多態(tài)性調查及其與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預后相關性研究.pdf
- TNF-α基因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與肺炎的相關性研究.pdf
- 糖尿病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關性研究.pdf
- IL-33基因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及血清水平與HCV感染臨床轉歸的相關性研究.pdf
- LMP基因多態(tài)性與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關性研究.pdf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與機體細胞免疫的相關性研究.pdf
- TNF-α基因多態(tài)性在乙型肝炎中作用的初步研究.pdf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與消化性潰瘍的相關性分析.pdf
- IL-28B基因多態(tài)性與丙型肝炎自然轉歸的相關性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