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宮內傳播易感性影響因素的識別與評估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
  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嬰傳播是我國乙肝傳播的主要途徑之一,而宮內感染由于其機制未明,難以阻斷,是HBV母嬰傳播途徑中形成慢性感染的主要原因。因此,本研究通過隊列研究估計HBV宮內感染的發(fā)生率,識別和評估影響宮內傳播相關危險因素,為探索阻斷HBV宮內傳播的有效途徑提供參考依據。
  方法:
  1.以2012年5月至2014年10月期間進入乙肝母嬰傳播隊列的722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陽性孕婦為研究對

2、象,追蹤隨訪到其新生兒是否發(fā)生宮內感染的情況。研究對象經過知情同意后參與隊列,進行HBV母嬰傳播相關影響因素的流行病學調查,在孕中期、孕晚期和新生兒期采集血液樣本進行實驗室檢測,以分析HBeAg、HBV DNA暴露與HBV宮內傳播的關系。
  2.以37例發(fā)生HBV宮內感染的新生兒作為宮內感染組,按1:4匹配性別、出生孕周相差不超過1.0周的148例未發(fā)生宮內感染的新生兒作為對照組,運用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篩選出與新生兒H

3、BV宮內感染易感性相關的影響因素。
  3.應用TaqMan基因分型法檢測宮內感染組和對照組(與病例性別相同,出生孕周±1.0周且母親病毒復制情況均衡)母親及新生兒TLR3,TLR4,TLR9,SLC10A1,UBE2L3,HLA-DPB1和HLA-C基因中8個通過文獻篩選出來的SNPs,使用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各SNP與HBV宮內傳播易感性的關聯。最后,利用多因子降維法(MDR)分析SNPs之間的交互作用及其對宮內傳播

4、的影響。
  結果:
  1.在本次隊列研究中,722例HBsAg陽性孕婦進入隊列研究,630例隨訪到新生兒宮內感染的情況,92例失訪,失訪率為12.74%。630例新生兒宮內感染的發(fā)生率為5.87%(37/630)。
  1.1 HBeAg陽性孕婦新生兒宮內感染發(fā)生率為17.61%,新生兒宮內感染的風險是HBeAg陰性孕婦的7.16倍(RR=7.16,95%CI:3.69-13.89);
  1.2孕中期HBV

5、 DNA陽性母親新生兒宮內感染發(fā)生率為9.80%,新生兒宮內感染的發(fā)生率顯著高于HBV DNA陰性孕婦(P=0.019);孕晚期HBV DNA陽性新生兒宮內感染發(fā)生風險是HBV DNA陰性的5.02倍(RR=5.02,95%CI:2.17-11.57);
  1.3將孕中期、孕晚期HBV DNA載量由低到高分為3個層:HBV DNA<6.00、6.00-7.99、≥8.00 log10copies/ml,各層宮內感染的發(fā)生率分別為

6、0.00%、15.79%、66.67%;2.33%、22.73%、30.00%,宮內感染發(fā)生率具有隨著孕婦HBV DNA載量的升高而升高的趨勢(χ2 CMH=5.595,P<0.001;χ2CMH=7.420,P<0.001)。
  1.4發(fā)生宮內感染的新生兒母親孕中期、孕晚期的HBV DNA載量均維持在7.00 log10copies/ml以上并顯著高于宮內未感染新生兒母親孕中期、孕晚期的HBV DNA載量(8.00 vs.4.

7、33 log10 copies/ml,P<0.001;7.87 vs.4.46 log10 copies/ml,P=0.029)。
  2.通過病例對照研究,分析相關風險因素與新生兒宮內感染的關系。單因素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發(fā)現分娩年齡<25歲、HBeAg陽性、HBV DNA陽性、第一次產檢的孕周和產前檢查次數與新生兒HBV宮內感染的發(fā)生有關聯。多因素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孕期HBeAg陽性(OR=14.56

8、,95%CI:4.10-51.63)會顯著增加新生兒宮內感染的風險,產前檢查次數≥8(OR=0.21,95%CI:0.06-0.63)則為HBV宮內傳播的保護因素。
  3.本次研究發(fā)現新生兒TLR3 rs3775291、TLR4 rs1927914、SLC10A1 rs2296651及母親TLR3 rs3775291多態(tài)性與宮內感染易感性有關。
  3.1攜帶TLR3 rs3775291CT、TT基因型的新生兒HBV宮內感

9、染發(fā)生的風險較攜帶CC基因型的新生兒低(OR=0.48,95%CI:0.23-0.99)。
  3.2攜帶TLR4 rs1927914 CT基因型與攜帶TT、CC基因型的新生兒相比,宮內感染的風險低(32.43%vs.51.35%,OR=0.45,95%CI:0.21-0.97)。
  3.3在研究人群中,SLC10A1 rs2296651只出現CC、CT基因型,SLC10A1 rs2296651 T等位基因及CT基因型在宮

10、內感染組和對照組新生兒中的分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49;P=0.008)。
  3.4未發(fā)現SNP-SNP間存在明顯的交互作用。
  3.5攜帶TLR3 rs3775291 CT或TT基因型較攜帶CC基因型的母親,其新生兒宮內感染風險低(OR=0.37,95%CI:0.16-0.88)。同樣的,當母親和新生兒同時攜帶CT、TT基因型較母子同時攜帶CC基因型宮內感染的風險低(OR=0.25,95%CI:0.08-0.

11、75)。
  結論:
  1.本研究基于隊列估計新生兒HBV宮內感染的發(fā)生率為5.87%,孕期HBeAg陽性、HBV DNA陽性顯著增加了新生兒宮內感染的發(fā)生。2.孕期HBeAg或HBV DNA陽性的孕婦仍是乙肝母嬰傳播阻斷的重點干預對象。同時,HBsAg陽性孕婦增加產前檢查次數,有利于降低宮內感染的發(fā)生。另外,需要增加25歲以下HBsAg陽性孕婦HBeAg及HBV DNA的篩查。
  3.TLR3 rs377529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