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孢桿菌產丁二酮的代謝調控及發(fā)酵優(yōu)化.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4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丁二酮具有強烈奶油香味,廣泛應用于在奶油、酒類等食品、化妝品及煙草工業(yè)中。微生物法生產丁二酮是國內外研究的熱點,但丁二酮的產量很低,目前的首要研究目標是提高丁二酮的產量。芽孢桿菌是一種食品安全菌株,其丁二酮的代謝生成途徑是以葡萄糖為底物經糖酵解轉化為丙酮酸,丙酮酸經α-乙酰乳酸合成酶(α-acetolactate synthase,ALS)催化生成(S)-α-乙酰乳酸,隨后經非酶氧化脫羧生成丁二酮;丁二酮可被meso-2,3-丁二醇脫氫

2、酶(meso-2,3-butanediol dehydrogenase,BDH)還原生成(S)-乙偶姻,最后被還原為(2S,3S)-或meso-2,3-丁二醇;同時,(S)-α-乙酰乳酸也可經α-乙酰乳酸脫羧酶(α-acetolactatedecarboxylase,ALDC)直接脫羧產生(R)-乙偶姻,經BDH還原為(2R,3R)-或meso-2,3-丁二醇。即乙偶姻和2,3-丁二醇是丁二酮的競爭性副產物,其與丁二酮共用一個前體物α-

3、乙酰乳酸。本課題以一株高產乙偶姻的芽孢桿菌(Bacillus subspeciesDL01,B.sp.DL01)為出發(fā)菌株,研究丁二酮代謝途徑中關鍵酶的結構與功能關系、代謝調控機制;同時,運用代謝工程技術,對該菌株丁二酮合成代謝途徑進行改造,獲得高效的丁二酮生產菌株,結合發(fā)酵過程優(yōu)化等代謝控制發(fā)酵技術,實現(xiàn)丁二酮的綠色制造,具體如下:
  1.丁二酮代謝關鍵酶BDH的表征
  克隆了B.sp.DL01的BDH基因budC,與

4、來源于E.aerogenes CICC10293的budC比對,發(fā)現(xiàn)兩處堿基不同g.27A/T和g.581A/G,其中g.581A/G導致一個氨基酸發(fā)生突變p.D194G。將兩種不同來源的budC在E.coli BL21(DE3)中表達,純化后得到BDH,分別標記為D194G-BDH和BDH。采用分子排阻色譜法和MALDI-TOF MS確定其分子量,得出D194G-BDH和BDH都是同源四聚體蛋白。分析D194G-BDH和BDH的酶學性

5、質及酶反應動力學參數(shù),發(fā)現(xiàn)D194G-BDH的活性僅為BDH的2.3%,并且喪失了氧化meso-2,3-丁二醇的能力以及利用NADPH輔酶的能力。二者均以乙偶姻/NADH為最適底物,D194G-BDH的Km是BDH的5.63倍。圓二色光譜和native-PAGE分析發(fā)現(xiàn)D194G-BDH和BDH具有相似的蛋白質二級結構,均以同源四聚體形式存在。用胰蛋白酶消化兩種酶蛋白,發(fā)現(xiàn)D194G-BDH對胰蛋白酶十分敏感,表明D194G導致D194

6、G-BDH的構象發(fā)生改變,從而活性減弱。選擇Klebsiella pneumoniae-BDH的X射線晶體結構(PDB ID:1GEG)為模板,通過同源建模建立D194G-BDH和BDH與底物乙偶姻和輔酶NADH的三維結構,結果發(fā)現(xiàn)Asp194不在BDH的催化四聯(lián)體(Asn-Ser-Tyr-Lys)附近,Gly的短側鏈和非極性破壞了Asp194與Gly206,Gly208和Thr209的氮原子之間的氫鍵和靜電相互作用。在B.sp.DL0

7、1中重組表達來源于產氣桿菌的有活性的BDH,發(fā)現(xiàn)B.sp.DL01產生了2,3-丁二醇。通過以上實驗確定了BDH的第194位非保守氨基酸Asp被Gly取代是導致D194G-BDH酶活性損失的原因,造成B.sp.DL01高產乙偶姻,不產2,3-丁二醇。
  2.B.sp.DL01丁二酮合成途徑代謝流的調控
  采用同源重組敲除ALDC編碼基因alsD,構建ALDC敲除菌株B.sp.DL01-△alsD,其ALDC沒有活性,積累

8、了0.41 g/L丁二酮。向敲除菌株中導入表達ALS基因alsS的重組質粒pHY300PLK-alsS,構建了敲除ALDC并過表達ALS的基因工程菌B.sp.DL01-△alsD-alsS,其ALS活性(0.68 U/mg)提高了2.5倍,α-乙酰乳酸的產量由0.58 g/L提高到1.19 g/L,增加了2.1倍,積累了0.53 g/L丁二酮,是B.sp.DL01-△alsD的1.3倍。為促進α-乙酰乳酸非酶氧化生成丁二酮,在發(fā)酵培養(yǎng)1

9、2h后,向培養(yǎng)基中添加20 mMFe3+,丁二酮產量由0.53 g/L增加到1.22 g/L,提高了2.3倍。
  3.優(yōu)化發(fā)酵培養(yǎng)條件提高丁二酮的產量
  通過搖瓶發(fā)酵,優(yōu)化了B.sp.DL01-△alsD-alsS發(fā)酵過程的控制參數(shù)和發(fā)酵培養(yǎng)基,經搖瓶培養(yǎng)B.sp.DL01-△alsD-alsS,在發(fā)酵12h后添加20 mM Fe3+,經72 h發(fā)酵,丁二酮產量達3.98 g/L。丁二酮的沸點較低,為88℃,采用水回收從

10、發(fā)酵罐中揮發(fā)的丁二酮。5L發(fā)酵罐,發(fā)酵過程中未調控pH(發(fā)酵培養(yǎng)基初始pH為6.6)與控制pH為6.6相比,丁二酮產量和發(fā)酵效率無明顯變化。溶氧對丁二酮產量和發(fā)酵效率影響較明顯,通氣量為0.6 vvm和攪拌轉速為200 r/min時的溶氧水平更有利于丁二酮的生成。采用恒底物補料發(fā)酵,維持發(fā)酵液中葡萄糖濃度在10 g/L左右,發(fā)酵至48 h,共消耗葡萄糖58 g/L,丁二酮產量達8.69 g/L,產率達0.15 g/g葡萄糖,生產強度達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