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甲乙經》的文獻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0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西晉皇甫謐撰集《靈樞》、《素問》、《明堂》三部而成的《甲乙經》,是現存的第一部針灸學專著。其保留了古本《黃帝內經》、《明堂》(即《外經》)的內容。成書后,便成為歷代習醫(yī)者的必讀書目之一,被奉為經典。隋唐以后不僅成為太醫(yī)院醫(yī)學生的必修教材,更傳入日本、朝鮮,成為那里學習中醫(yī)的主要醫(yī)著之一?!都滓医洝凡粌H在針灸學科發(fā)展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其在文獻整理、古醫(yī)籍保護和書籍類編方面亦有突出的貢獻。
  目前中醫(yī)學術界對《甲乙經》的研究,從

2、文獻整理、考據到臨床實踐,范圍很廣,成果豐碩,然而在研究深度上仍有發(fā)展的空間。針對這一問題,本研究采用了文獻學的方法,具體運用目錄學、版本學、校勘學考察《甲乙經》的版本、流傳情況;并結合中醫(yī)學原理分析《甲乙經》的內容,力求厘清《甲乙經》的編撰思路;挖掘《甲乙經》所載針灸處方規(guī)律,以及《甲乙經》卷三腧穴排列原則。本研究對于《甲乙經》的文獻整理和臨床應用皆有現實的意義。
  本文從五個方面對《甲乙經》進行研究,分別如下:
  1

3、.從皇甫謐自身條件、所處社會環(huán)境、當時的學術背景三個角度分析《甲乙經》的成書。
  2.論述《甲乙經》的版本??偨Y歷代目錄書對《甲乙經》的著錄,收集國家圖書館、中國科學院圖書館、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圖書館、日本靜嘉堂文庫現存的九種《甲乙經》古籍,分別為:藍格抄本、正統(tǒng)重刻本、汲古閣本、兩淮鹽政采進本、四明存存軒本(兩種)、行素草堂本(兩種)、江左書林印本(兩種)、《醫(yī)統(tǒng)正脈》本(兩種)、陸潤庠家抄本。從外觀和內容兩方面對以上九種《甲乙經

4、》古籍進行對比。外觀上詳細闡述每種古籍的封面、書名、版式、紙張、分卷、藏書印等特點(附圖片),內容上比對九種古籍,記錄異文。經比對,九種《甲乙經》古籍中兩淮鹽政采進本、四明存存軒本(兩種)、行素草堂本(兩種)、江左書林印本(兩種)、陸潤庠家抄本與《醫(yī)統(tǒng)正脈》本出自相同的祖本,與藍格抄本、汲古閣本、正統(tǒng)重刻本差異較大。故將《醫(yī)統(tǒng)正脈》本與藍格抄本、汲古閣本、正統(tǒng)重刻本四本互校,共出異文4966條,分析各版本的優(yōu)劣之處,并確定新發(fā)現的汲古閣

5、本與藍格抄本傳自同一祖本。如果真如《汲古閣珍藏秘本書目》記載,其所藏《甲乙經》為“從宋版影抄”,那么可以說該本保存了宋本《甲乙經》的面貌。
  3.對于皇甫謐編排《甲乙經》內容總的思想框架,筆者認為大致是受到《靈樞》、《素問》中六篇論及“針道”的經文的啟發(fā)。這六篇經文中分別由本至末論述針道的各種相關概念,內容互有補充,將這些概念從文中析出,使事類相從,并依《靈樞》、《素問》論述針道的本末次序編排,即成《甲乙經》理論部分的結構框架。

6、至于“撰集三部,刪其浮詞,除其重復”的具體方法,筆者從《甲乙經》內容入手,參看劉衡如本《靈樞》、梅花本《素問》,以及《太素》、《黃帝內經素問注證發(fā)微》、《黃帝內經靈樞注證發(fā)微》、《黃帝內經素問吳注》、《素問懸解》、《靈樞懸解》對《內經》的注釋,分析經文含義,結合日本小曾戶洋等編纂的《解題·研究·所引》對《甲乙經》原文出處的解析,總結規(guī)律。
  4.《甲乙經》所載處方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涉及具體腧穴的處方,一類是沒有具體腧穴只強

7、調“視其虛實,盛者瀉之,虛者補之”的處方。分析《甲乙經》文對處方中常涉及的五腧穴、十二原穴、絡穴、根結,以及經脈、五臟之氣、營衛(wèi)之氣等概念的論述,并參考《難經》中相關經文,可知兩種處方前者以原氣為本,屬于“與腧穴相關的臟腑原氣系統(tǒng)”,后者以營衛(wèi)之氣為本,屬于“與經脈相關的營衛(wèi)氣系統(tǒng)”。厘清兩者的概念及其之間的關系,并在此基礎上,分析《甲乙經》卷三腧穴排列規(guī)律,即可知卷三腧穴分“頭面軀干部”和“四肢部”亦與上述兩個系統(tǒng)相關。
  5

8、.對所作的研究結果進行總結和概括。
  本研究重新梳理了現存的《甲乙經》版本;參照《靈樞》、《素問》分析《甲乙經》的編撰方法;從臨床選穴施治的角度入手,分析《甲乙經》記載的針灸處方,總結規(guī)律,進而發(fā)現腧穴性質的差異,以解釋《甲乙經》卷三腧穴排列方式;這些結論對文獻研究和臨床中針灸選穴施治均具有現實意義。
  本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
 ?、佟夺t(yī)統(tǒng)正脈》本、藍格抄本、正統(tǒng)抄本《甲乙經》校對汲古閣本《甲乙經》;
 ?、谶\用醫(y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