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6
頁數: 21
大?。?0.09(MB)
子文件數:
-
下載積分: 8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6
頁數: 25
大?。?0.19(MB)
子文件數:
-
簡介:針灸臨床教研室陳梅,痛經,婦女在月經期前后或月經期中發(fā)生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劇痛暈厥者,稱為痛經。本病以青年婦女為多見。西醫(yī)學分為原發(fā)性與繼發(fā)性痛經兩類。生殖器官無器質性病變者稱為原發(fā)性痛經或稱功能性痛經,常發(fā)生于月經初潮后不久的未婚或未孕的年輕婦女,常于婚后或分娩后自行消失。由于生殖器官器質性病變所引起的痛經稱為繼發(fā)性痛經,常見于子宮內膜異位癥、急慢性盆腔炎、腫瘤、子宮頸狹窄及阻塞等。,【病因病機】,痛經多由情志不調,肝氣郁結,血行受阻;或經期受寒飲冷,坐臥濕地,冒雨涉水,寒濕之邪客于胞宮,氣血運行不暢所致;或由脾胃素虛,或大病久病,氣血虛弱;或稟賦素虛,肝腎不足,精血虧虛,加之行經之后精血更虛,胞脈失養(yǎng)而引起痛經。,【辨證】,主癥經期或行經前后下腹部疼痛,歷時數小時,有時甚至23天,疼痛劇烈時患者臉色發(fā)白,出冷汗,全身無力,四肢厥冷,或伴有惡心、嘔吐、腹瀉、尿頻、頭痛等癥狀。實證氣滯血瘀;寒濕凝滯。虛證氣血不足;肝腎不足。,,【治療】1.基本治療,(1)實證治法行氣散寒,通經止痛。以足太陰經及任脈穴為主。主穴三陰交中極次髎配穴操作毫針瀉法,寒邪甚者可用艾灸。方義,【治療】1.基本治療,(2)虛證治法調補氣血,溫養(yǎng)沖任。以足太陰、足陽明經穴為主。主穴三陰交足三里氣海配穴操作毫針補法,可加用灸法。方義,2其他治療,(1)耳針法(2)皮內針法(3)皮膚針法(4)穴位注射法,【按語】,1.針灸對原發(fā)性痛經有較好的療效。對繼發(fā)性痛經,運用針灸減輕癥狀后,應診斷清楚原發(fā)病,針對原發(fā)病治療。2.注意經期衛(wèi)生,經期避免重體力勞動、劇烈運動和精神刺激,防止受涼、過食生冷。,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1-05
頁數: 8
大?。?0.1(MB)
子文件數:
-
簡介:主要內容,概述病因病機辨證治療按語,一、概述,1、定義廣義泛指一切月經病狹義指月經的周期、經色、經量、經質出現異常改變,并伴有其他癥狀。,,本節(jié)課主要以月經周期的異常作為本病的主要特征介紹。,概述2、分類,月經先期經早分類月經后期經遲月經先后無定期經亂正常月經周期28±7天2135天,平均28天。,,,,初潮14歲(1116歲)絕經495歲(4555歲)特殊月經現象并月(2月一至)居經或季經(3月一至)避年(1年一至)暗經終身不行經而能受孕。激經受孕之初,按月行經而無損于胎兒的。生理性停經妊娠期、哺乳期,概述3、西醫(yī)學認識,月經受垂體前葉和卵巢分泌之激素的調節(jié),而呈現周期性之子宮腔流血。丘腦下部垂體卵巢三者之間的動態(tài)關系失于平衡月經不調,,月經生理(中醫(yī)),腎氣旺盛肝脾調和月經按時而下沖任脈盛相關因素①臟腑腎肝脾、胞宮②經絡沖、任③氣血,,病因病機,血熱素體陽盛,過食辛辣旺行情志急躁或抑郁,肝郁化火月久病陰虧,虛熱擾動沖任經脾虛統(tǒng)攝無權飲食不節(jié)先勞倦過度期思慮傷脾,,,,病因病機,寒主凝滯外感寒邪,寒凝血脈月久病傷陽,運血無力經氣滯血瘀化生不足久病體虛,陰血虧虛后飲食勞倦傷脾期,,,,病因病機,情志抑郁,疏泄不及后期實月氣郁化火,擾動沖任先期經稟賦素弱,重病久病先腎氣不足,行血無力后期后精血不足,血??仗撎摕o腎陰虧虛,虛火內擾先期定期,,,,,病因病機小結,月經先期熱(實/虛)、氣虛月經后期寒(實/虛)、瘀、氣血不足月經先后不定期肝郁、腎虛相關臟腑經絡腎、肝、脾,沖任,三、臨床表現,月經先期主癥月經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天一行。實熱證分型虛熱證氣虛證,,臨床表現,月經后期主癥月經周期推遲7天以上,甚至4050余天一行。分型實寒證(血瘀)虛寒證(血虛),,臨床表現,月經先后無定期主癥月經或提前或錯后,連續(xù)2個月經周期以上,經量或多或少。分型肝郁證腎虛證,,四、治療1、基本治療,治則調理沖任--基本大法虛(氣、血、腎)益氣養(yǎng)血、補腎調經,針灸并用,補法血寒溫經散寒、調理沖任,針灸并用,平補平瀉氣郁、血熱疏肝理氣、清熱調經,只針不灸,瀉法,處方及方義,關元任脈穴,為調理沖任的要穴三陰交調理肝脾腎,調經之要穴血海理血調經經穴釋義匯解“穴為脾血歸聚之海,具有祛瘀血、生新血之功能,屬女子生血之海,故名血海?!?配穴加減,氣虛足三里、脾俞血虛脾俞、膈俞腎虛腎俞、太溪氣郁太沖、期門血熱行間、地機血寒灸歸來、命門,,月經過多隱白心煩神門胸脅脹痛支溝、內關、陽陵泉,,操作少腹部穴,針前排尿毫針刺補虛瀉實氣虛或血寒針后加灸、溫針,四、治療2、其他療法,(1)耳針法主穴皮質下、內分泌、子宮、腎、肝、脾。操作每次選24穴,毫針中等刺激,或用耳穴貼壓法。(2)皮膚針法選背腰骶部夾脊穴或背俞穴,下腹部任脈、腎經、脾胃經,下肢足三陰經。叩至局部皮膚潮紅,隔日一次。,2、其他療法,(3)穴位注射法選穴關元、三陰交、氣海、血海、肝俞、脾俞、腎俞。每次選23穴辨證選用注射液每穴注入藥液05毫升,隔日一次。,按語,1注意鑒別診斷月經先期與經間期出血;月經后期與閉經、早孕、宮外孕;月經先后不定期與絕經前后諸證。2生殖系統(tǒng)器質性病變引起的月經不調,應及早作適當處理,以免延誤病情。3注意經期衛(wèi)生,少進生冷及刺激性飲食;調攝情志,避免精神刺激;適當減輕體力勞動強度。,按語,4治療時機一般多在經前57天開始治療,行經期間停針。若經行時間不能掌握,可于月經凈止之日起針灸,隔日1次,直到月經來潮時為止。連續(xù)治療35個月經周期。,小結,概述定義、分類、正常月經周期病因病機與肝、脾、腎、沖任密切相關。基本治療主癥、兼證、治法、主穴。其他療法耳針法、皮膚針法、穴位注射法。,閉經醫(yī)案,王某某,女,38歲,1985年8月初診。主訴患閉經已年余。現病史素有脾胃虛寒,消化不良。3年來飲食稍多則下午腹脹、大便溏瀉,稍食生冷則胃腑涼痛、飲食減少、大便泄瀉,時而完谷不化,時而糞便帶白色粘凍。倦怠乏力,少氣懶言,精神不振,下肢浮腫。月經逐漸減少,遂致閉經。閉經已年余,少腹隨月經周期而微痛。面色蒼白,舌淡苔白,脈象細弱。,,曾服破血通經中藥上百劑不效,反覺全身無力,氣短心悸,入寐易驚,時覺心懸。曾以貧血治之,氣血虧虛癥狀有所好轉,但月經仍未來潮,脾胃虛寒仍然存在。,,辨證屬于脾胃虛寒,化源不足,經事不行之閉經證候。治則以溫陽健脾養(yǎng)胃為主,佐以通經活血。,,取穴一至五、七、九、十一、十三、十五診,針補足三里、陰陵泉,艾灸神闋、中脘;六、八、十、十二、十四診,針瀉歸來、三陰交。每隔1~3日針灸1次。效果五診后,脾胃虛寒病變明顯減輕,氣血虧虛癥狀明顯好轉;十診后,脾胃虛寒及氣血虧虛基本恢復正常,月經來潮經量極少,色淡稀薄;十五診后,月經來潮,經色及經量基本正常。告囑患者停止針灸,在家調養(yǎng)。,,按此例患者平素脾胃虛寒,消化不良,致使化源不足,經血不生,因而月經逐漸減少以至閉經。由于化源不足,經血不生,使用破血通經之法,更傷氣血,故而反出現氣血虧虛癥狀。每在月經周期少腹微痛,是夾有瘀阻之征。故補足三里、陰陵泉健脾養(yǎng)胃,艾灸神闋、中脘溫陽益脾養(yǎng)胃。脾胃氣旺,氣血有源,新血得生,經事得行。再佐以通經活血之法,配瀉歸來、三陰交,與前法前穴交替施治。是以溫陽健脾養(yǎng)胃為主,通經活血為輔,補中寓通而收效。李世珍等編著針灸臨床辨證論治P747,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1-05
頁數: 28
大?。?0.14(MB)
子文件數:
-
簡介:第三節(jié)拔罐法,CUPPINGTHERAPY,拔罐的含義,拔罐法(CUPPINGTHERAPY)是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火、抽氣等方法排除罐內空氣,造成負壓,使之吸附于腧穴或應拔部位的體表,使局部皮膚充血、瘀血,以達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拔罐法,或稱吸筒療法,古稱角法。,一、罐的種類,(一)竹罐用直徑35厘米堅固無損的竹子,制成68厘米或810厘米長的竹管,一端留節(jié)作底,另一端作罐口,用刀刮去青皮及內膜,制成形如腰鼓的圓筒。用砂紙磨光,使罐口光滑平正。竹罐的優(yōu)點是取材較容易,經濟易制,輕巧價廉,不易摔碎,適于煎煮。缺點是容易燥裂、漏氣,吸附力不大。,一、罐的種類,(二)陶罐用陶土燒制而成,有大有小,罐口光整,肚大而圓,口、底較小,其狀如腰鼓。優(yōu)點是吸附力大,缺點是質地較重,易于摔碎、損壞。,一、罐的種類,(三)玻璃罐玻璃罐是在陶罐的基礎上,改用玻璃加工而成,其形如球狀,罐口平滑;分大、中、小三種型號,也可用廣口罐頭瓶代替。優(yōu)點是質地透明,使用時可以觀察所拔部位皮膚充血、瘀血程度,便于隨時掌握情況。缺點也是容易摔碎、損壞。,一、罐的種類,(四)抽氣罐用透明塑料制成,上面加置活塞,便于抽氣。也有用特制的橡皮囊排氣罐,其規(guī)格大小不同。新型的抽氣罐具有使用方便,吸著力強,且較安全,又不易破碎等優(yōu)點。,二、罐的吸附方法,(一)火吸法1.閃火法用長紙條或用鑷子夾酒精棉球一個,用火將紙條或酒精棉球點燃后,使火在罐內繞13圈后,將火退出,迅速將罐扣在應拔的部位,即可吸附在皮膚上。此法在罐內無火,比較安全,是最常用的吸拔方法。但需注意切勿將罐口燒熱,以免燙傷皮膚。,二、罐的吸附方法,(一)火吸法2.投火法用易燃紙片或棉花,點燃后投入罐內,迅速將罐扣在應拔的部位,即可吸附在皮膚上。此法由于罐內有燃燒物質,容易落下燙傷皮膚,故適宜于側面橫拔。,二、罐的吸附方法,(一)火吸法3.滴酒法用95%酒精或白酒,滴人罐內13滴(切勿滴酒過多,以免拔罐時流出,燒傷皮膚),沿罐內壁搖勻,用火點燃后,迅速將罐扣在應拔的部位。,二、罐的吸附方法,(一)火吸法4.貼棉法用大小適宜的酒精棉花一塊,貼在罐內壁的下1/3處,用火將酒精棉花點燃后,迅速扣在應拔的部位。此法需注意棉花浸酒精不宜過多,否則燃燒的酒精滴下時,容易燙傷皮膚。,二、罐的吸附方法,(二)水吸法水吸法是利用沸水排出罐內空氣,形成負壓,使罐吸附在皮膚上的方法。此法一般選用竹罐。即選用510枚完好無損的竹罐,放在鍋內,加水煮沸,然后用鑷子將罐口朝下夾出,迅速用涼毛巾緊捫罐口,立即將罐扣在應拔部位,即能吸附在皮膚上??筛鶕∏樾枰阱佒蟹湃诉m量的祛風活血藥物,如羌活、獨活、當歸、紅花、麻黃、艾葉、川椒、木瓜、川烏、草烏等,即稱藥罐法。,二、罐的吸附方法,(三)抽氣吸法此法先將抽氣罐的瓶底緊扣在穴位上,用注射器或抽氣筒通過橡皮塞抽出罐內空氣,使其產生負壓,即能吸住。,三、拔罐方法,(一)留罐法(RETAININGCUPPING)又稱坐罐法,即將罐吸附在體表后,使罐子吸拔留置于施術部位1015分鐘,然后將罐起下。此法是常用的一種方法,一般疾病均可應用,而且單罐、多罐皆可應用。,三、拔罐方法,(二)走罐法(MOVABLECUPPING)亦稱推罐法,即拔罐時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膚或罐口上,涂一層凡士林等潤滑劑,再將罐拔住。然后,醫(yī)者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下或左、右需要拔的部位,往返推動,至所拔部位的皮膚紅潤、充血,甚或瘀血時,將罐起下。適宜于面積較大、肌肉豐厚部位,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三、拔罐方法,(三)閃罐法(SUCCESSIVEFLASHCUPPING)即將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如此反復多次地拔住起下,起下拔住,直至皮膚潮紅、充血,或瘀血為度。多用于局部皮膚麻木、疼痛或功能減退等疾患,尤其適用于不宜留罐的患者,如小兒、年輕女性的面部。,三、拔罐方法,(四)刺血拔罐法(BLOODLETTINGPUNCTURINGANDCUPPING)又稱刺絡拔罐法,即在應拔部位的皮膚消毒后,用三棱針點刺出血或用皮膚針叩打后,再將火罐吸拔于點刺的部位,使之出血,以加強刺血治療的作用。一般刺血后拔罐留置1015分鐘,多用于治療丹毒、扭傷、乳癰等。,三、拔罐方法,(五)留針拔罐法(RETAININGNEEDLEANDCUPPING)簡稱針罐即在針刺留針時,將罐拔在以針為中心的部位上,約510分鐘,待皮膚紅潤,充血或瘀血時,將罐起下,然后將針起出。此法能起到針罐配合的作用。,四、拔罐的作用和適應范圍,拔罐法具有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祛風散寒等作用。其適應范圍較為廣泛,一般多用于風寒濕痹、腰背肩臂腿痛、關節(jié)痛、軟組織閃挫扭傷及傷風感冒、頭痛、咳嗽、哮喘、胃脘痛、嘔吐、腹痛、泄瀉、痛經、中風偏枯等。,五、起罐方法和注意事項,(一)起罐方法起罐時,一般先用一手夾住火罐,另一手拇指或食指從罐口旁邊按壓一下,使氣體進入罐內,即可將罐取下。若罐吸附過強時,切不可用力猛拔,以免擦傷皮膚。,五、起罐方法和注意事項,(二)注意事項1.拔罐時要選擇適當體位和肌肉豐滿的部位。若體位不當、移動,骨骼凸凹不平,毛發(fā)較多的部位,火罐容易脫落,均不適用。2.拔罐時要根據所拔部位的面積大小而選擇大小適宜的罐。若應拔的部位有皺紋,或火罐稍大,不易吸拔時,可作一薄面餅,置于所拔部位,以增加局部面積,即可拔住。操作時必須動作迅速,才能使罐拔緊、吸附有力。,五、起罐方法和注意事項,(二)注意事項3用火罐時應注意勿灼傷或燙傷皮膚。若燙傷或留罐時間太長而皮膚起水泡時,小的勿須處理,僅敷以消毒紗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較大時,用消毒針將水放出,涂以龍膽紫藥水,或用消毒紗布包敷,以防感染。4.皮膚有過敏、潰瘍、水腫及心臟、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高熱抽搐者,以及孕婦的腹部、腰骶部位,亦不宜拔罐。,,,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1-05
頁數: 22
大?。?0.17(MB)
子文件數:
-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4
頁數: 21
大?。?0.09(MB)
子文件數:
-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4
頁數: 16
大?。?0.04(MB)
子文件數:
-
下載積分: 8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5
頁數: 25
大?。?0.19(MB)
子文件數:
-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4
頁數: 19
大?。?0.14(MB)
子文件數:
-
簡介:,,,針灸治療學婦科病證,月經不調,痛經,閉經,崩漏,,,月經病,,,,月經不調,,,月經不調是以月經周期異常為主癥的月經病。臨床有月經先期、月經后期和月經先后無定期幾種情況月經先期又稱“經早”或“經期超前”。月經后期“經遲”“經期錯后”月經先后不定期“經亂”西醫(yī)學中月經不調多見于排卵性功能型失調性子宮出血、生殖器炎癥或腫瘤等相關疾病。,,,病因房勞多產、飲食傷脾、感受寒邪、情志不暢等。病位胞宮,與沖、任二脈及肝、脾、腎關系密切。基本病機沖任失調。,,,,,,,臨床表現,,,,,,臨床表現,,,,,,臨床表現,,,,,,基本治療,,,,(1)月經先期治法清熱益氣調經。取任脈及足太陰經穴為主。主穴關元三陰交血海配穴實熱配行間;虛熱配太溪;氣虛配足三里、脾俞。,,基本治療,,,,(2)月經后期治法溫經散寒,補血調經。取任脈及足陽明、太陰經穴為主。主穴氣海三陰交歸來配穴血寒配關元、命門;血虛配足三里、血海;腎虛配腎俞、太溪;氣滯配太沖。,,基本治療,,,,(3)月經先后無定期治法疏肝益腎,調理沖任。取任脈及足太陰經穴為主。主穴關元三陰交配穴肝郁配肝俞、太沖;腎虛配腎俞、太溪。,月經不調,關鍵技術與實踐難點,研究方法和思路,研究成果與應用,論文總結,錄其他療法,,,⑴皮膚針在腰椎至尾椎、下腹部任脈、脾經、肝經和腹股溝以及下肢足三陰經循行線輕輕叩刺,以局部皮膚潮紅為度。⑵耳針取肝、脾、腎、子宮、皮質下、內分泌。毫針中度刺激,留針15~30分鐘;也可用藥丸貼壓法。,,,,閉經,月經不調,關鍵技術與實踐難點,研究方法和思路,研究成果與應用,論文總結,,,經閉是指年逾16周歲月經尚未來潮,或已行經又中斷6個月經周期以上的病證。西醫(yī)學中,經閉多見于下丘腦、垂體、卵巢、子宮等功能失調,或者由于甲狀腺、腎上腺、消耗性疾病等所致。,,病因病機,,,,,臨床表現,,主癥女子年逾16周歲尚未初潮或經行又復中斷6個月以上。氣血虛弱兼見頭暈心悸,納少肢倦,形體消瘦,面色萎黃。舌淡,脈細。腎氣虧虛兼見腰膝酸軟,頭暈耳鳴。舌淡,苔白,脈沉細。氣滯血瘀兼見心煩易怒,胸脅少腹脹痛或刺痛。舌暗,脈弦澀。寒濕凝滯兼見形體肥胖,胸滿痰多。苔膩,脈滑。,,,,,,,基本治療,,,,,,治療,,,,加減肝腎虧虛加肝俞、太溪補益肝腎、調理沖任;氣血不足加氣海、血海、脾俞、足三里健脾養(yǎng)胃以化生氣血;氣滯血瘀加太沖、期門、膈俞行氣活血、化瘀通經;寒濕凝滯加命門、大椎溫經散寒、祛濕行滯。,其他療法,,⑴穴位注射取肝俞、脾俞、腎俞、關元、歸來、足三里、三陰交等穴,每次23穴,選當歸注射液、黃芪注射液等,每穴051ML。⑵耳針取內分泌、內生殖器、肝、腎、脾、胃、心、神門。每次選3~5穴,毫針中度刺激,留針15~30分鐘;也可行埋針、藥丸貼壓法。,,,,,,,,,痛經,月經不調,關鍵技術與實踐難點,研究方法和思路,研究成果與應用,論文總結,,,痛經又稱“經行腹痛”,是指經期或行經前后出現的周期性小腹疼痛。以青年女性較為多見。西醫(yī)學將其分為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兩種。原發(fā)性系指生殖器官無明顯異常者;后者多繼發(fā)于生殖器官的某些器質性病變。,,病因病機,,,,,臨床表現,,主癥經期或行經前后出現周期性的小腹疼痛。疼痛劇烈,拒按,經色紫紅或紫黑,有血塊,下血塊后疼痛緩解者為實;疼痛綿綿,柔軟喜按,月經色淡、量少者為虛者。氣滯血瘀脹痛或刺痛為主,伴胸脅乳房脹痛,經行不暢,紫暗有塊,舌有瘀斑或瘀點,脈澀。寒凝血瘀冷痛為主,得熱則減,經量少,色暗,苔白,脈緊。氣血虛弱腹痛下墜,經色淡,頭暈,心悸。舌淡,脈細。腎氣虧虛綿綿作痛,腰酸,耳鳴,月經量少質稀。舌淡,脈沉細。,,,,,,,基本治療,,,,,,治療,,,,加減寒濕凝滯加灸水道溫經止痛;氣血瘀滯加合谷、太沖、次髎調氣活血;氣血不足加血海、脾俞、足三里益氣養(yǎng)血止痛;腎氣不足可加腎俞、命門補益腎氣。,其他療法,,⑴貼敷取中極、關元、三陰交、腎俞、阿是穴。經前或經期用1CM見方的“痛舒寧硬膏”貼敷。每日換L次。⑵皮膚針叩刺腰骶部夾脊和下腹部相關腧穴。中度刺激,以皮膚潮紅為度。⑶耳針取內分泌、內生殖器、肝、腎、皮質下、神門。每次選3~5穴,毫針中度刺激,留針15~30分鐘;也可行埋針、藥丸貼壓法。,,,,,,,,,崩漏,月經不調,關鍵技術與實踐難點,研究方法和思路,研究成果與應用,論文總結,,,女性不在行經期間陰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不斷者,稱為“崩漏”。突然出血、來勢急驟、血量多者為“崩”,又稱“崩中”;淋漓下血、來勢緩慢、血量少者為“漏”,又稱“漏下”。二者常交替出現,故概稱“崩漏”。西醫(yī)學中,多見于無排卵型功能失調型子宮出血、生殖器炎癥和某些生殖器腫瘤引起的不規(guī)則陰道出血。,,病因病機,,,,,臨床表現,,主癥月經周期紊亂,出血時間長短不定,有時持續(xù)數日甚至數1日不等,出血量多如注或淋漓不斷。常伴白帶增多、不孕等證候。血熱內擾經血色紅質稠,心煩口渴。舌紅,苔黃,脈弦。氣滯血瘀經穴紫暗有塊,行經日久又突然崩中漏下。舌紫暗,脈澀。腎陽虧虛經血色淡質清,腰酸肢冷,夜尿頻多。舌淡,苔薄,脈沉細。氣血不足經血色淡質稀,頭暈心悸。舌淡,苔薄,脈細。,,,,,,,基本治療,,,,,,治療,,,,加減血熱內擾加大敦、行間、期門清瀉血中之熱;氣滯血痛加合谷、太沖理氣化瘀,使血有所歸;腎陽虧虛加灸氣海、命門溫補下元;氣血不足加灸隱白、脾俞、足三里補氣攝血、養(yǎng)血調經。,其他療法,,(1)皮膚針取腰骶部督脈、足太陽經,下腹部任脈、足太陰經、足陽明經、足太陰經,下肢部足三陰經。由上向下反復叩刺3遍至局部微微出血。(2)三棱針取腰骶部督脈或足太陽經上反應點每次選用34個點,挑斷皮下白色纖維數根。每月一次,連續(xù)挑刺3次。(3)頭針取額旁3線,頭針常規(guī)刺法。(4)拔罐取脾俞、腎俞、十七椎、氣海俞,常規(guī)拔罐治療。,,,,,,,妊娠產后病婦科雜癥,,,,,,胎位不正,,,,,產后腹痛,,,,,2.其他療法,,(1)電針以子宮、橫骨為主穴,配中極、足三里、三陰交、照海、曲骨、氣海穴。每日一次,20次一個療程(2)穴位注射關元、氣海、腎俞、足三里。每次選兩穴,用維生素B1、B12,每穴12ML,隔日一次。,,,,,,,子宮脫垂,,,,,基本治療,,,,,,2.其他療法,,,,,,產后缺乳,,,,臨床表現,,1、基本治療治則氣血虧虛者補益氣血,針灸并用,補法;肝郁氣滯者疏肝解郁、通絡下乳,只針不灸,瀉法。處方以足陽明經腧穴為主。膻中乳根少澤足三里,,,,,,2.其他療法,,(1)電針取雙乳根針刺得氣后接電針儀,疏密波,強度以患者能耐受為度,每次2030分鐘。(2)耳針取皮質下、內分泌、脾、肝、腎等,每次選35個穴位,毫針刺法,或埋針、壓丸法。,,,,,,,,,感謝聆聽,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1-05
頁數: 44
大?。?0.37(MB)
子文件數:
-
簡介:針灸治療學6,廣州中醫(yī)藥大學黃洪牛,WHAT,,WHAT,,,,疼痛發(fā)生的原因有哪些,,不通則痛不榮則痛,診斷,,周某,50歲,男,昨日晨起后自覺頸項部強痛,向左側肩背部及上臂放射,不能向左側轉頭、傾斜,左側肩背部壓痛(),呈刺痛感,既往多次該癥發(fā)作,45日痊愈,納差、多夢,舌紫暗,苔薄白,脈沉細。,,,又稱頸椎綜合征,是頸椎骨關節(jié)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征、頸椎間盤脫出癥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yōu)榛A的疾患。,定義,頸椎病,治療方法,經驗有效穴,走罐、拔罐,艾灸、隔姜灸,針刺、放血,4,1,2,3,操作,,①落枕穴在手背側,當第二、第三掌骨之間,掌指關節(jié)后約05寸處。針刺方法定位后用10或15寸毫針,朝腕關節(jié)方向快速透皮,刺進08或12寸左右,捻轉瀉法使局部出現強烈酸脹感,此時活動頸部(順、逆時針轉動頸部各5分鐘),5分鐘行一次針,20分鐘以后起針。②后溪穴同上針刺法。,針刺處方,,主穴風池、百勞、阿是穴隨癥加減頭暈率谷、百會肩背部痛肩中俞、肩井、天宗前臂麻痛養(yǎng)老、溫溜、會宗,診斷,,劉某,男,21歲,昨日下樓梯時不慎扭傷跌倒扭傷踝關節(jié),現見右踝關節(jié)腫痛、活動受限、納可眠安,二便調。,針刺前你需要做什么呢,①排除骨折、脫位、韌帶斷裂、骨腫瘤等→→XRAY。②冷敷止血、熱敷消腫、活血化瘀。③注意保暖,避免感受風寒。,各關節(jié)扭傷選穴,,,腕關節(jié),陽池、陽溪、外關、大陵、養(yǎng)老,,,踝關節(jié),,,膝關節(jié),犢鼻、陽陵泉鶴頂、膝陽關梁丘,,,肘關節(jié),曲池、小海天井、少海,扭傷,,①后溪②委中放血?局部選穴腎俞、腰陽關、腰眼,腰扭傷,解溪、梁丘、申脈、照海、昆侖,勿忘“阿是穴”,,,,痛癥阿是穴,讓你忘掉痛苦記憶,除了針刺你還能做什么,拔罐,,艾灸、隔姜灸,1,2,3,放血,診斷,李某,女,54歲,自訴左側肩關節(jié)持續(xù)疼痛4年余,上肢抬高、旋轉、前后擺動受限,夜間及受涼后加重,無法抬高左肩梳頭,影響睡眠,疼痛得溫則減,舌暗,苔白,脈澀,舌下靜脈迂曲。查體左側肩關節(jié)活動受限,壓痛(),肌肉輕度萎縮,左側上肢臂圍25CM,右側臂圍30CM。,定義,肩關節(jié)周圍炎,簡稱肩周炎;指肩部酸重疼痛及肩關節(jié)活動受限,強直的臨床綜合征。屬于中醫(yī)“痹癥”范疇。又稱“凝肩”、“五十肩”。,病因,①慢性勞損。局部風寒侵襲,或勞傷或習慣偏側而臥,遂致氣血不順而成。②外傷史。外傷未愈再感風寒濕邪。,有沒有特效穴,條口→承山操作方法針刺透皮得氣后,使患者做肩關節(jié)的內收、外展、后伸、旋轉活動同時行提插捻轉手法使局部出現明顯的酸麻脹重感即可。,處方,原則→局部取穴;阿是穴、肩前、肩貞、陽陵泉辨證后伸痛為主尺澤外展痛手三里、外關內收痛后溪,總結,,,,落枕,頸椎病,肩周炎,謝謝,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1-07
頁數: 22
大小: 0.77(MB)
子文件數:
-
簡介:針灸學在心身醫(yī)學領域的應用前景王永洲(法國巴黎六大醫(yī)學院中醫(yī)部),,一、什么是身心醫(yī)學心身醫(yī)學是研究在疾病中心理和軀體相互作用的學科。狹義的心身醫(yī)學是指研究心身疾病的范疇、界定條件、病因、發(fā)病機理、診斷、治療和預防,闡述心理因素在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和防治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廣義身心醫(yī)學研究人類和疾病斗爭中一切心身相關的現象,涉及醫(yī)學、生物學、心理學、中醫(yī)學、精神分析、腦科學、人類學、教育學、文化學、社會學等多種學科,探討軀體和精神、生理和心理現象交互作用的關系。,身心醫(yī)學PSYCHOSOMATICMEDICINE認為人類的疾病有軀體的,也有心理的,軀體疾病可引起心理的反應,心理的疾病也可以引起軀體的反應,二者是可以相互影響的,前者稱為心理疾病軀體化,后者叫做軀體疾病心理化,身心二者之間沒有鴻溝,相反,一刻都沒用分離。,需要特別指出身心醫(yī)學從產生的那一天起就不是醫(yī)學或心理學的一個分支,而是醫(yī)學和心理學共同的發(fā)展與未來,越來越多的研究發(fā)現,由心理因素導致的身體疾病,是造成現代人死亡率升高和許多疾病難以防治的重要原因,生物醫(yī)學模式越來越難以突破自身的局限,在解釋和療效上陷入雙重危機,真正能夠代表生物心理社會新模式的身心醫(yī)學未來將上升為醫(yī)學的真正主流。,目前醫(yī)學界棘手的疾病,像原發(fā)性高血壓、心律失常、消化道潰瘍、腸道易激綜合癥、偏頭痛、支氣管哮喘、帕金森氏綜合癥、慢性疲勞、全身慢性肌纖維質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濕疹、牛皮癬、肥胖病、厭食癥、貪食癥、煙酒毒品依賴癥、性功能障礙、不孕癥、甲亢、各類腫瘤等都是常見的身心性疾病。,,高血壓,疑難病,冠心病,支氣管哮喘,偏頭痛,帕金森,不孕癥,腫瘤,慢性疲勞,風濕性關節(jié)炎,貪食癥,濕疹,甲亢,性功能障礙,消化道潰瘍,克羅氏病,心理疾病軀體化的深層原因在于患者生病之前所累積的心理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不斷在潛意識里產生的內源性心理沖突,干擾了植物神經系統(tǒng)和免疫內分泌系統(tǒng)功能,從而誘發(fā)了不同生理器官的軀體癥狀和病變。,用軀體化癥狀置換或降低對內心不愉快的心情的感受,最常見的臨床表現就是肌肉及關節(jié)疼痛,消化道潰瘍,皮膚病變,血壓及心律失常,各類過敏,性功能紊亂,內分泌功能紊亂,飲食行為異常,煙酒毒品依賴等等,通過減輕由某種原因造成的悲傷感、焦慮感、負罪感等,最后以達到壓制和部分緩解內心痛苦的目的,暫時性擺脫和部分轉移了源于自我的內在個體心理沖突帶來的困境。,二、應激(STRESS)擴大疾病形成視野的關鍵,,應激反應,心身反應,心身疾病,心身疾病的發(fā)病過程包括應激和心身反應兩個主要環(huán)節(jié),身心醫(yī)學大大突破了傳統(tǒng)醫(yī)學的病因視野,把機體對所有外界或內在的,軀體或精神或情緒上的任何有害刺激的生物學心理反應總稱為應激反應。,,生物性,物理性,化學性,社會性,地理性,氣候性,心理性,文化性,生態(tài)性,應激源STRESSEUR,應激源的概念更加接近中醫(yī)的三因學說,將一切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的對生命發(fā)生影響的致病因子一網打盡,包羅萬象,把人完全還原到與之不可分割的生存環(huán)境背景中,其視野已經從關注人的疾病發(fā)展為關心有病的人,乃至形成疾病的一切自然、社會環(huán)境背景,這一點,身心醫(yī)學與中醫(yī)學的“大醫(yī)醫(yī)國,中醫(yī)醫(yī)人,下醫(yī)醫(yī)病”的境界有深層次的共同語言。,心身反應又叫應激狀態(tài),包括植物神經反應、內分泌反應和心理情緒反應,當生命個體受到外界刺激后,信息傳至下丘腦,分泌促腎上腺素釋放因子,然后激發(fā)腦垂體分泌腎上腺因子皮質激素,使心率、血壓、體溫、肌肉緊張度、整體代謝水平都發(fā)生顯著變化,從而增加機體活力,以應付緊急情境。,應激在疾病中,不僅有適應代償和防御的作用,而且它本身也可以引起病理變化,即便不夠疾病的診斷標準,也可視為疾病前期,或者稱為亞健康狀態(tài),或中醫(yī)所說的“未病”,這種超前診斷和治療有非常積極地意義,把問題發(fā)現并解決在疾病的萌芽中,可以節(jié)約大量的社會醫(yī)療成本,而這恰恰是發(fā)達國家最為頭痛的社會問題之一。,三、形神一體中醫(yī)學術的精髓之一,心,身,早在先秦時期,中國思想家就已重視形神關系問題,莊子知北游提出“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萬物以形相生?!狈犊b在神滅論中概括總結為“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也?!钡於松裥魏弦坏闹袊糯軐W基礎,這一思想對中醫(yī)學產生了深遠而積極的影響。,內經的五臟情志論是研究情志活動與臟腑關系的理論,人體形與神相互依附,不可分離,形是神的藏舍之處,神是形的生命體現。形神合一是生命存在的保證,而一個健康的身體必須是形與神俱??床∫獜恼w、系統(tǒng)、狀態(tài)著眼,要對人體進行系統(tǒng)的、整體的調治,不能孤立地看待某個癥狀、癥狀群和單一疾病。體內流動物質精、氣、神的郁阻不通直接可以影響到精神情緒,堵塞不通產生病痛,中醫(yī)身心合一的傳統(tǒng)思想不僅沒有過時,而且至今依然具有前瞻性的指導意義。,四、腹部中醫(yī)診斷和針灸治療心身疾病的突破口,,中醫(yī)認為腹為生命之本,百病之根。通俗傷寒論有“胸腹為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fā)源。欲知其臟腑,則莫如按胸腹,名曰腹診”。,腹部在當今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大腦,神經胃腸病學(NEUROGASTROENTEROLOGY)研究表明腸神經系統(tǒng)不僅可以自主運作,而且還能影響大腦。事實上,在迷走神經傳遞的信號中,大約90都并非來自“頭頂大腦”,而是來自腸神經系統(tǒng),稱其為“腹腦”。,中醫(yī)臨床發(fā)現,許多慢性疾患,都可以在腹部找到相應的郁阻點。也就是說,慢性病大都可以在腹部找到其對應的氣結點。由此,當我們的慢性病牽延不愈,尤其有很深心理背景的疑難病,可以去尋找這個腹部的郁阻點,也許是一個硬塊,也許是一個痛點,也許是一個“氣團”,可以理解為引起氣機不暢的病理原發(fā)部位,只要通過不同的針法把它解開,慢性病的癥狀也隨之消失了,立竿見影。,內經所描述的“夫善用針者,取其疾也,猶拔刺也,猶雪污也,猶解結也,猶決閉也。疾雖久,猶可畢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術也。”,針灸有不同的學派和治療技術,都建立在調理臟腑氣機的基礎上,氣是中國哲學和醫(yī)學的特有概念,通過氣可以聯(lián)絡溝通軀體與精神,將身心連接為一個有機化的整體,使身心疾病的治療有可實施性,對此我們已經通過傳統(tǒng)針灸,腹針,頰針,合群針術等不同針灸技術成功的運用于臨床,可以說針灸是治療身心疾病非常好的療法,身心醫(yī)學的視野也提升了我們對中醫(yī)學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的自信,醫(yī)學是門實踐科學,先進與落后,最終由臨床效果說了算,對常見病的穩(wěn)定效果和疑難病的突破是我們取得自信的基礎。,五、針灸治療身心疾病案例舉偶,阿琳娜女21歲,獸醫(yī)大二學生,右側坐骨神經痛九年,呈反復性發(fā)作,疼痛從臀部沿大腿外側、小腿外側放散到足部大趾,嚴重時須拄拐上學,只有嗎啡類強鎮(zhèn)痛藥才能部分緩解,給患者學習、生活帶來極大的困擾?;颊叻裾J外傷史,家庭環(huán)境好,父母關系及家庭成員和睦,祖父是醫(yī)生,18歲開始有一個男朋友,關系很好。檢查時腰部無明顯壓痛,臀部及膕窩部有壓痛點,大拇趾經常麻木。X光及核磁共振無異常發(fā)現,九年期間就診于法國多家醫(yī)院沒有找到滿意的治療方法,多次X光導引封閉治療無效,最后靠嗎啡類鎮(zhèn)痛藥才能部分緩解,醫(yī)院兩次建議手術治療,由于手術目的不明確被患者及家屬拒絕,患者九年期間處于痛苦和煩惱之中,幾乎對所有醫(yī)學的努力都不抱希望。,我在腹部檢查時發(fā)現右下腹有一雞蛋大小組織擠壓形成的結團,壓痛明顯,抵抗感強,這是心理情緒引起的軀體化記憶反應,通常與一個長期的負性情緒及創(chuàng)傷有關,但患者否認有心理創(chuàng)傷史,只是坐骨神經痛給她帶來種種困擾和煩心,坐骨神經痛最早發(fā)生在12歲,正好是月經初潮之后的幾個月,同時也一直有較嚴重的痛經史。用合群針術配合頰針治療二次,每次效果不錯,右下腹結也散開,但一周后,癥狀逐漸又回來。,第三次請心理醫(yī)生做催眠術,用時間倒敘法,發(fā)現她在5歲時有一個性侵,圖景再現的是她父母的朋友,經常在周末父母看電影出去吃飯的時候幫助照看她,幫她洗澡時借機觸摸親吻性器官,留下的陰影和創(chuàng)傷,(以至于和男朋友三年從來沒有性關系,只允許男友親吻擁抱,不允許更親密接觸,問其原因,她回答說因為是天主教徒,要把童貞留給新婚,后來再診時又否定了,直言對性有非常莫名的緊張恐懼。)催眠治療后的針灸保持了三周,再診時,偶爾感到臀部酸困,無明顯坐骨神經痛癥狀,一月后又治療一次,腹部氣結完全消失,療效繼續(xù)保持,三月后復診,再沒有坐骨神經痛的困擾,與男朋友關系也自然親近,至今已經一年。,這個病例是典型的心理疾病軀體化,由于受侵害年齡幼小,已經沒有清楚的意識記憶,但下意識還保留深刻記憶痕跡,以至于青春期性發(fā)育時,出現軀體化轉移,下腰部與低級性中樞在同一脊髓節(jié)段,發(fā)生脊髓同節(jié)段肌肉持續(xù)性緊張痙攣,最后導致下腰段神經根受到壓迫,出現坐骨神經痛,同側下腹部的結節(jié)在腹診時被發(fā)現,身心醫(yī)學讓兩個看似不相干的病理點,有了統(tǒng)一的解釋,最后在催眠術的協(xié)助下,讓患者知道了導致疼痛的原因是小時候的性侵為誘因,這種長期壓抑的恐懼焦慮情緒形成的隱形沖動,在患者月經初潮的青春期性發(fā)育階段強烈爆發(fā),與性相關聯(lián)的脊髓節(jié)段組織在潛意識沖動刺激下,過度收縮出現坐骨神經痛及痛經。,六、小結中國古人推崇大道至簡,習慣于在錯綜復雜的聯(lián)系與整體中,動態(tài)性地把握事物的本質,不足之處在于對細節(jié)的追究往往不求甚解。以分析精神為專長的西方研究常常把問題越分越細,學問越做越精,追求研究的清晰化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制造了人為的割裂,淹沒在自己制造的海量知識的細枝末節(jié)中無所適從。現代醫(yī)學診斷疾病,更多關注的是人體內部生物、化學、物理種種孤立的因素導致的變化而卻忽略了人體內部具有系統(tǒng)整合能力的天然優(yōu)勢。,人體不僅具有生物性、化學性、物理性,心理性,社會性,而系統(tǒng)性才是反應人體整體性的關鍵所在,人體的內穩(wěn)能力和自我修復能力是健康的基礎,也是治療的基礎,充分的認識到生命長期進化所形成的軀體智慧,就會因勢利導,順其自然。,現代疾病特別是疑難疾病已經不是一因一果的簡單模式,而是多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多果,是軀體與心理的共同病變。忽視了軀體建立在整體基礎上的固有的穩(wěn)態(tài)調節(jié)機制,習慣于單一的病因解釋和局部分析,一眛施加人為干預,甚至不惜以損傷性、破壞性治療去實現和期望達到目的,這種片面的疾病觀、診斷觀、治療觀的局限以為人所熟知。可以說中西醫(yī)學如今都處于轉型的關鍵時期,相信中西方的醫(yī)學與哲學的互補,會讓人類進入一個以人為本,從生活方式入手,身心同治的新的醫(yī)學未來,為人類的健康提供更好的服務與保障。,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1-07
頁數: 38
大?。?2.54(MB)
子文件數:
-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4
頁數: 4
大?。?0.02(MB)
子文件數:
-
下載積分: 9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5
頁數: 55
大?。?0.03(MB)
子文件數:
-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4
頁數: 19
大?。?0.08(MB)
子文件數: